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顾城,海子会自杀?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诗人,海子,世界为什么顾城,海子会自杀?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顾城,海子会自杀?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顾城和海子的自杀,既不是英雄之举,也不是怯懦所为,只能说是一种选择。生命的选择,理想的选择,情感的选择……
对于他们的选择,有人惋惜、有人慨叹、有人肯定,有人否定。不论是哪一种看法,都有其客观的一面,同时又存在着一定的主观因素,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顾城被称为"童话诗人",天真,透明,纯净。而海子则表现为,理想,忧郁,沉重。顾城像个孩子,海子像个老人。
在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梦,当他们从梦中醒来时,一切都被打成了碎片,于是,他们选择了结束有形的生命,以求解脱,进而获得精神的重生。
顾城和海子,是一种记忆,更是一种符号一一文化的符号,生命的符号,灵魂的符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美好的内心世界,残酷的现实,大大的反差,而又没有左右逢缘,应对现实社会的经验与圆滑。总之如果深入到劳苦大众中生活体验,悲剧可能不会发生。受苦受累受难受委曲的人多了,不都〈活着)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顾城和海子是近现代体诗歌的两座大山,往前看往后看都很少有人超越了他们,但是他们为什么都偏偏自杀了呢?
当然我们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文艺类的大神很多最终都选择了自杀呢?这个情况国内外都一样。所以说顾城和海子的自杀也是这种现象里的两个人。
原因我觉得要从共同点来说:
1,这类人,尤其是文学和画家,特别出类拔萃的性格都是很自我的,自我感特别强烈,凌驾于其它的感情和感觉之上,这是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当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能满足或者理解或者欣赏这种自我感时,就变成了一种“绝望的孤独”就如一句诗中所写“遗世而独立”。在强烈的落差或者反差下,最终走向了自杀。
2,精神世界的问题,性格倔强偏执是这类人的特点,有句话说“天才介于傻子和疯子之间”无非就是说的精神世界的一种的固执的执着,别人很难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他们产生共鸣,精神世界的孤独感骄傲感,使他们对于死亡不是一种惧怕,而是一种超然的超脱感,所以某些时候来说,死亡就成了他们的一种精神追求。
3,顾城在自杀前遭遇了很大的情感变动,顾城杀了自己最心爱的人然后自杀,为什么会这么做呢?作为他自己来说,他觉得他应该是她心目的神,是唯一,但是后来时间久了,对方不能始终忍受他的一些性格和脾气,导致感情变异,顾城难以接受这种精神里高傲和挫败相互交替的折磨,杀了对方,也杀了自己。
4,海子的自杀,我认为冲粹是一种精神世界的追求,因为现实生活的世界和他的笔下世界以及想象中的世界相去甚远,无法调和,他对现实世界产生了排斥感和绝望,就像一个有洁癖的人住进了一个满是垃圾的房子,即使再不情愿也得住下去,那他自己不可能改变和接受的情况下,只能选择自杀,对于海子来说,现实世界可能就是这座装满了垃圾的房子,他除了离开,无法接受一直生活下去。
我是“就这个刘”,爱好诗歌。喜欢的朋友,请大家关注我昂!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分析一下顾城,和海子的思想轨迹,都是诗人,诗人都多愁善感,对人,对事,对社会期望值高,都希望理想化,象他们诗中描绘的一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现实往往与他们内心世界期望的距离,实在太过遥远,内心就充满悲观,失望,痛苦,悲情厌世,最终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我们这么大个世界,这么大个社会,耍敢于面前丑恶,更要笑迎未来,一个观念,一个旧的思想,是需要几代人甚至数十年代人不断修正和改造,修心修己修身,是我们每个人在不断成长中,领悟和学习的过程。否则,以个人开花的生命,去做了一个不开花的使者,想探寻天国的乐趣,只能让人觉得可惜,可叹,可悲。谢谢友的邀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人的纠结,精神的分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十年后的今天,为什么海子的诗依然拥有强大生命力,给予我们诸多心灵的触动?因为那些诗全部是他以心血为墨情理为笔写就的,每一首都是一次生命的燃烧。
上一篇:格里芬带伤强行复出两场季后赛,虽然输球,是不是被傻芬吸粉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