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读书”和“看书”有何区别?哪个的作用更大?
时候,知识,自己的“读书”和“看书”有何区别?哪个的作用更大?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读书和看书从表面上来看是一样的,但实际上读和看有很大的区别,在看书的时候我们更偏向于娱乐休闲性的书,这样一看而过不需要有太多的思考和深入的想法,但是读书的时候我们更偏向于经典类的或者学习类的书,这样能够在自己思考和理解的同时有更多的收获。
但是在现在,生活节奏都非常快的情况下,真的去读出来的话,很多人可能没有时间去做到,或者碍于环境的限制,没有办法去实现,那么除了读书和看书之外,我们对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呢?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我经常会用到的办法就是听书。
因为在听书的时候,你会全神贯注的注意耳朵里听到的声音,这个时候大脑是一个高速运转的状态,能够把听到的声音和大脑里面的思想进行更好的碰撞和融合,对于以前学到的知识也有很好的深化和吸收理解。
我一般选用的听书的方式是会在不需要思考进行重复性动作的时候,听说这样手在动,耳朵在听,脑袋在想,各个感官都会被调动,而且这个时候如果你做的动作是非常积极的正常的,比如我经常会在散步的时候去听书,那么这个时候不光是书的内容,书中的想法也会对你刚才的状态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散步的时候去听书,可以更快速的达到听书的集中心流状态,对于听书的效果有很好的帮助。
总而言之,在读书和看书当中,个人更倾向于读书,对于书的内容吸收和理解更好,但是除了这两种方式之外,在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上,我更偏向于在散步的时候去听书会是一个更加快速吸收的办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书与看书两者仅相差了一个字,但是区别还是蛮大的,个人更加倾向于读书的作用更大,读书的过程中,属于多方面在付诸行动,而看书基本上是一看而过,并没有太长的时间会停留下来,思考作者为何会这样,还是那样,只是单纯的看到了作者写在纸上的文字,没有看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另一种意思。
感觉读书的意义就不大了,看表面的意思谁都可以看到其表达的意思,但要看到内在的意思,就需要经过思考才能得到答案,这也是读书的乐趣。
读书,顾名思义,读在口里,在心里要想着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比如说《三国演义》当中,为何诸葛亮这么厉害的一个人物,为何出师未捷身先死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知道,在这本书的末尾,司马懿家族最后“盗取”了胜利的果实,统一三国,若是诸葛亮能够成功,那么这个结局就不存在了。
看书的情况下,更多的是粗略的看,知道这么个结局,不会去思索每一个人物的发展轨迹,如张飞、关羽、夏侯惇等人物他们是怎么样的。
看书会很随意,读书会很认真的去读,看书时会抱着随便看看的态度,而读书则是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要去研究这些细节为何会如此,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呢?为何有些书籍会被称作经典书籍,那是因为作者在写这些书的时候,注重细微之处见真章,而不是夸大其词的来诉说某些事物的本质。
总之,在读书与看书之间,个人觉得读书带来的作用更大一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看书和读书是有区别,看书是在表面范范的看一边不深入,只求大概意思,读书是讲的深层含义,不仅对章句词的了解,还应在内容上有更深领悟,得到在表面感受不到的东西,以前农村老人叫上学叫读书不叫看书,读书是更深研究,很注重精华,与作者同喜同乐,看书不然。
说一下武侠小说和名著,武侠小说就是了解一下人物故事情节就完事,随便看一下好了,名著就得好好的读,光看故事情节没用,里面的人物刻化,智理名言,名句,对应的社会背景,都应有深刻的了解,有用的书我们还是好好读一读,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不主张看书,而是主张读书。因“看”字目上为丢字头,故看书易丢;只有讀书,才能看而诵之吟之,所以是士者富极四海的宝貝。
所谓读书,其实并非仅仅书籍尔,读人、读事、辨非,是故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皆斯也!
读书志在修身立德,修身不如修德,修德重在修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书不如读书,读书不如背书,古代读书人往往如此。腹有诗书气自华,此时有些名言佳句会脱口而出,写文章时立马想到有关词句。现在还需要背书,特别是经典诗词格言,必须牢记。作文好的人一般多喜欢看书,背功好,记忆好,几乎是规律。读书比看书好,背书更比读书好,愚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