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是抱着什么心态去读书的?
自己的,的人,的书你是抱着什么心态去读书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好学之不如乐学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不与你烟火 却与你共生
原创: 孟小迷
【原文转发一篇朋友的文章】
前两天,朋友发来两幅同一背景下的摄影图片,一幅是室外的全景,一幅是站在室内隔着窗棂拍摄的,有种分镜头组合后的感觉。
朋友问:你对此想说些什么?
我突然想起自己曾经的一篇日记:读书,其实就是在读自己。那么读画,也理应是在读自己。眼中所见,皆是你心中所有。我总是这样以为,每一本书中,每一个故事里,都暗藏着一个与自己很像的人。这个“人”就是我们平常不想、不愿,甚至是不敢打开的自己。
我们喜欢上某一本书,或某一个故事,恰恰是因为在这本书里,或这个故事里,可以找到自己,并能够安放自己。我们捧起书的那一刻,其实就是捧起了自己的内心,我们知道,这次无障碍的交流,会是对自己最贴心而透彻观照。
而那些被众人传诵的经典之作,恰是因为它的作者关注了人类的共性,那里有现实中你和我都逃离不了的理想和追求,也有你和我都突破不了的局限与困顿。于是,我们需要在书中找到自己,找到同类。一经找到,我们便可以摆脱精神上的孤独。书固然不与你烟火,却能与你共生。
如果你读哭了,便是那书背后的你一样在饱受创伤;如果你读笑了,便是那书背后的你正处于愉悦;如果你读到了释然,便是那书背后的你,已经掌控了与自己和解的能量。书能给我们的永远只是启发,解救自己的终是自己。
有一万个读者,就会有一万个哈姆雷特。那么,这两幅画放在一万双眼睛中,自然也会有一万种意义。而我的心灵告诉我:它很像是人的一生。
倘若你打开了窗子,将自己置身于屋外,你面前呈现的就是一幅整体的图画。而你当回到房间,关上窗子,远离窗口,看到的就是窗格里各自的不同。
外面的整体,很像是我们人生的总和;里面的窗格,恰似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从出生到陨落,每一格、每一桥段、每一时空,都涂抹着当时那一刻的色彩,有明有暗,有欢喜也有悲伤。
感叹这世上总有一种出现,会为我们昭示出生命的意义,而它的到来,无非是让我们在还有觉知的能力时,提前看清一切存在,而后不惧。
不信,你看看这两幅图片,当你一经抽离自己,只是挪步到了窗外,便有了通透的全局观。如此推断,假如我们可以再站得远点、高点,再推开更多的眼障,那我们看到的风景会更加全面而客观,于此,我们也就不会再为局部的精彩而雀跃欢呼忘乎所以,也不会再为偶然的缺撼而沮丧流泪悲痛欲绝了。
这时,你有了一种顿悟:那些曾经的跌宕起伏,那些赤橙黄绿,那些高峰谷底,那些经历与体验,那些欢喜与哀伤,原来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出现。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才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丰富的多彩的人生画卷。
能识到这些,恰恰是读书的作用。读书之于我,最大的快乐就是:观照自己,了知自己;理解他人,宽恕他人,最终让身心归于平静安宁。
平静不是不说话,不是不作为,安宁也不是所谓的谦虚低调,更不是无所事事。
平静是当波涛把你托至浪顶,成为最美的浪花时,你不惧不畏不盛气凌人,勇于担当,尽情绽放;是当狂风把你吹入深渊,成为最惨的失败者时,你不怨不悔不一蹶不振,敢于直面黑暗,韬光养晦;是当你身处平常时,你不喜不悲不一潭死水,制心一处,专注自我。是当你面对权贵时,不谄不媚不屈意奉迎,保持尊严,顶天立地;是当你面对乞丐时,不嫌不弃不昂首挺胸,甘愿放下身段,为每一处芜杂与难堪兜底。
一本好书就像一位安静的智者,它既容得下你的波涛汹涌,也容得下你的风平浪静。它既有大路通衢的冲天气概,也有小径通幽的闲适从容。
当真实的自己与书中的人物或道理完成了促膝的对话,我们便拥有了在飘得太高时,能把自己拽回地面的果敢,在沉溺沦陷时,把自己拽上岸边的力量。【孟小迷空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书需抱着学习的心态,方能有所获。作者对事物的看法、立场、观念都非常重要,看清亊物的本质,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对你的认知能力有质的提升。读书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习作者解决问题办法,对同一件亊,能决问题方法不一样,结果是切然不同,方法对了,问题就解决了。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书就是最好的老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阅读的心态问题,取决于读书目的。
在《沟通圣经》一书中,作者把阅读目的分为3种:
第一种消遣
第二种获取信息
第三种判断
我读书的目的属于第二种,也就是为了得到知识而读书,所以我是抱着学习心态而读书。
一个人学习的方式有三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
这3种方式中,读书是学习成本最低的一种途径。
我们可以学习前人书写在书籍上的知识和间接经验,从大量正反面的故事中,吸取教训,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升认知。
并且,我在看书时,采取的是批判性态度。
把书中的知识,用现实生活来检验。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
书是人类经验的仓库,但是仓库里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物,会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
上一篇:现在农村的蔬菜有哪些合适种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