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些人读了很多书,却像根本没有读过书似的?
的人,事理,都是为什么有些人读了很多书,却像根本没有读过书似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同庄稼,未到收获期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书我感觉分为两种:一种是像看热闹一样,读书中故事,缓解空虚,打发时间。另一种则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读书并不是只让你读过去就完事了,要读透,研习其中的知识,要有启发,书就像历史一样,俗话说以史为证,就是要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总结知识,明事理,学做人,不好的东西要避免,好的东西要学成自己的知识。优化思想,不做愚昧无知的人。这才是读书的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到底输入与输出的问题。
举例子,很多人写作很厉害,有共因:看过很多书,然后练习写的多。假设,平时不看书,能写的出来?
我们所谓的书读许多,而觉得没有收获。无非是有可能泛而不精,或者还没有碰到用的时候。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很用功,实际上只是做了些无用功,因为没有深入,没有思考,没有总结,所以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或者只是多知道了个名词而已,而没有化为智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能写出经典书籍的人,一定是该领域的强者,我们要学习,当然要像强者学习,这是珠穆朗玛峰理论。
不断的输入,是前提。同时,不断思考,结合实际,进行总结。再阅读,再总结,才能让自己厚积薄发。
实践方面,有一万小时理论,指的是一个人在一领域通过一万个小时的训练,他一定可以成为该领域一定的高手。所以量变决定质变。
继续坚持,及时调整,大树经过一百次的砍击,不一定倒下,第一百零一次倒下,你能说早知道就不用前一百次的砍击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了好多书感觉没用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无目标地看书,行不成体系。人间世代学者留下的文化遗产浩繁而庞杂,有自然科学类,也有社会科学类,有正史,也有野史等等,如果不成体系的读书,那么在读书过程中就不会有一个系列的记忆,比如读鲁迅的著作,就要尽量把他的著作全部看完,自然而然对他的思想、笔锋和文章格调印记在脑海中,对日后写作大有帮助;其次是,为目标而读书。有了自己追求的目标,就要搜集有关你实现目标的书去读,比如你喜欢写作,那就要尽力找到有关提高写作能力的书,从词学到语言学基础起,再到写作结构学等等类型的书去认真研读,自然会提高你写作的语言逻辑水平;三、读书破万卷, 下笔自有神。这里讲得读书,不是无心无意地去看书,关键字是“破”,我们都知道,“破”是一个动词,而且是一个行为动词,那就是说,读书万卷,要破万卷书,这是一个艰辛的思考过程,只有边读边思考,才能做到破书,理解书,厚积薄发,试试想,读了一万卷书,经过自己的消化之后,写起文章必然是行文流水,文思泉涌了。此刻的感觉是,读书如有神,下笔还发愁!
简而言之,读书要用心,不要用型,坚持读书,功倍事倍,功夫不负读书人,劝君读书不要急功近利,贵在坚持,读书的用武之地,不在一朝一夕,而体现在事无巨细之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书多却没有多大收获,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反思。
首先是所读之书的类型,书籍大致分类有娱乐性、知识性和专业性的,假如长期读的都是娱乐性的书籍,也就是阅读的过程乐一乐,笑一笑就过了,不需大脑过多的思考,自然也收获不大。这样读书,即使读了很多,也不会带来成长!
假如长期阅读知识性或者专业性的书籍,需要大脑参与思考、消化和吸收,最后用在生活或者工作上,这样的读书越多越有用!
其次,读书是一个闭环的过程,不但要读,做输入的动作,同时也要有输出的动作,记录阅读的感想和收获,这样才能把书中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提高自身的能力,让阅读跟实际生活发生联系,好的方法和思维要用起来,多实践多总结,才能发挥书的价值!
如果只求快速读完一本书,不做笔记,不吸收书中的精华,读得再多,收获也不大!
最后,读书要有目的,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化的事情,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书单,这样阅读更有兴趣,带着目的阅读也更有收获!
我手里有本《百年孤独》,四五年了,我都没有读完,虽然我知道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著作,但是就是提不起兴趣一页页的看下去。然而,现在看的知识性的书籍,一个星期能看完一本,都是跟我现阶段生活和工作相关联的!
带着目的,选择自己想阅读的书单,同时输出阅读笔记,将会有越来越父母的收获!
上一篇:打完耳洞几天能转耳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