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人的价值观是什么?
价值观,自然,道教中国人的价值观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国人的价值观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价值观随环境变化而转移,如前期设定与当时认知观点受局限影响采取价值取向;当经事者阅历某件事情时,原有观点结论受到挑战重就定论。可见价值观取向拥有时转移,不得时努为。
如今人们价值取向更有不同,有人想旅游整个世界,乘年轻背包客说走就走来一趟拔涉远洋,重温漫游别屋梦;有人异想天开奋斗之时,计划买一栋大大的房子居住在理想花园景地;有人想娶一位漂亮的老婆,想赚更多更多的钱给家人子女一份安定生活享受天伦之乐。
略见中国人的价值观各有不同,但是大多数受大环境趋势影响。有人缺爱,有人缺钱,有人正在来回路上。所以每个人价值观都有共同处和不共同处,没共同处就是都有缺陷,都有向前索取和赶超的欲望。
价值观的空降与时俱进,随着年龄增长和财富积累,那么所要求的欲望得到相应满足,价值观相应扩展精神领域层次范围要大得多,不是年轻时候所拥有的梦想,沾沾自喜的自我满足或者是好高骛远的索求。
三观正价值观给自己带来一身荣耀和稳定,三观六合要紧扣主题;紧扣自己内心需求;紧扣时代潮流;紧扣自己志向和要求;紧扣自己的专业技能;紧扣自己情感心理成熟度。那么一切个人价值观雍容华贵就会得到有效提升迸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央视已经明确的告诉国人,牺牲自己去救一个自杀的人不值得,老百姓的命是命,咱们警察叔叔的命更是命!这就是当代的正确的价值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人的价值观导向这个问题范围太大,就没有一定的答案了。
试着缩小下范围,把中国人换成我们身边大多数的人、把价值观限制在现代这个时段内,则相对更容易回答和与现实应对验证。
~~~~~~~~~~~~~~~~~~~~~~~~~~~~~~~~~~~~~~~~~~~~~~
我认为我们身边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以努力活下去”为导向的。
比如有钱人,是以怎么不返贫的活下去为继续奋斗的目标,对应的价值观大概就是只要不琢磨我的钱其他什么都好谈、做什么都可以。
有权的人,为了不失去难得的饭碗,就必须小心谨慎不能被纪委盯上,要么就是努力成为培养目标再上台阶来确保就算有事也不会被追究。
没钱人就更简单了,为了活下去必须弄到钱,至于怎么弄就拼谁胆大谁能更不择手段。
还有一类人就更简单了,反正是赖活着,爱啥是啥,反正就是这活法,所谓佛系。
而努力活下去的具体方式在各种环境下是不同的,所以实际上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非常模糊、不确定的。
~~~~~~~~~~~~~~~~~~~~~~~~~~~~~~~~~~~~~~~~~~~~~
从历史、文化的长期发展来看,我们大多数人所习惯的,都是老实做人努力付出但还不一定能安居乐业的大环境。
所以,很多与人为善、勿以恶小而为之等善良的价值观就难以坚持下去,一旦面临生活环境的各种意外、或者选择错误生活能力就要降维的考验时,活下去的压力就迫使大多数人去选择急功近利苟且偷生的各种手段。
对应身边的很多人,他们很难准确说出自己遵守的价值观是什么,都是临时抱佛脚,没有稳定的行为模式或底线意识。
~~~~~~~~~~~~~~~~~~~~~~~~~~~~~~~~~~~~~~~~~~~~~~~
而这样的情况,是大多数人很累又感受不到幸福的根本原因——哪怕具体生活条件已经很好、物质供给已经很丰富。
说到底,价值观这东西属于基础观念,日常行为不遵守的话暂时甚至看不到任何好坏的兑现,而一旦失去稳定、坚持的价值观,做人就容易失去底线、没有常性、最终成为人云亦云的行尸走肉,失去自我,当然就难以感受到幸福。
~~~~~~~~~~~~~~~~~~~~~~~~~~~~~~~~~~~~~~~~~~~~~~
所以,不管是为了自身的幸福未来,还是为了更多人所组成的生活环境不断提高,回溯本源去追寻善良的价值观,往眼下说是改变努力活着还活的很别扭的根本方法、往长远的说是改变自身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满意度、对幸福的感受能力的唯一途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血缘关系至上
血缘关系是自然的社会关系,父母兄弟姊妹,无可选择。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就是在血缘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的。西方建立奴隶制国家后,就制订出超越家族制的国家法律,如古希腊的奴隶主民主制,古罗马法律对家父权力的限制。但是中国自夏商周起直至清代,“国”一直是“家”的扩大翻版。自然的血缘关系这么牢固地占据社会关系的首位,是跟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这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传统观念中生命的泛化引出生殖的泛化,天地生万物,老子的道据称是“先天地生”,宇宙间生生不已。这样,生命的给予者就拥有天生的受尊重权,“孝”的概念由此而生。在家国同构的古代,忠是孝的引申。生命的给予者甚至拥有生命的剥夺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原因之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少规则意识,这与所操语言的非形态化互为表里。规则是人制定的,是人的需要的对象化,又反过来约束人的行为。中国人往往用主体参与的柔性的经验代替刚性的规则,具有社会契约性质的法律不易产生,柔性的血缘感情、情感化的忠,成为社会关系的主要准则。上一篇:怎么看待呼和浩特毕业3年内已婚可购置安居房,房价是市场价一半?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