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事业单位考试在即,有没有什么蒙题的策略?
基础知识,考试,选择题事业单位考试在即,有没有什么蒙题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同长同短就选C,哈哈哈哈开玩笑的,没什么蒙题的窍门,但是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不要轻易改答案,除非有十足的把握,要不一般都会改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的一切考视一点假古也没有,放心好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技巧一:考前准备
收到试卷,先把卷子浏览一下,对于题目的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个数,以便在答题的时候能够灵活应对。
先做一些自己会的,以缓解紧张情绪,也有利于自己把基本分都拿到,等思路清晰、紧张情绪缓解的时候再慢慢考虑相对比较难的题目。
多关注一些社会热点,这样在答题的时候才能应对自如。
技巧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事业单位考试少不了考察法律问题,对于不是法律出身的普通考生,只有运用生活常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都来源于它的社会环境,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符合事物运行的基本原理。答题时主要遵循社会规范,基本的生活原则即可。
技巧三:注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比如:“都有”、“全部”、“任何”等比较绝对化的词语,在阅读材料过程中,当遇到首尾句、关联词语和高频词语时,应当用笔标注一下,这会对做题有重要帮助。
首尾句常是文段的中心句,正确答案常是对此句的转化。关联词语常能帮助考生理清文段的结构脉络,提示文段的重点。
考试中常见的关联词语主要有转折、因果、递进、条件、假设、并列六种。高频词语具有提示文段论述主题的作用,正确答案通常应包含这一内容。技巧四:虚词的解题技巧连词“或”跟“和”,关联词“因为........所以.......”虚拟词性不同,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也不相同,例如:“必须”是副词,表示“一定要”;作状语,后面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必需”多作动词使用,表示“一定要有”“不可缺少”,可作谓语或定语。
祝你好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蒙题的策略有很多,但都不是决胜考试的根本方法,我们既然花了时间精力去备考了,就不要做无用功。公共基础知识出题知识范围广,形式灵活,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更要求同学们对公基知识有广泛的涉猎。而这就要求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培养“公基思维”,培养对公共基础知识的兴趣,不断积累相关知识,这对增加知识面极有裨益。下面我们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培养“公基思维”。
一、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积累
大家要想培养公基思维,就要求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发现公共基础知识。可以随身带公共基础知识的书或常识书,并且做到定期更换。比如便携式的小册子。同时对于不喜欢看书的同学可以在身上带着平板或Kindle,充好电,装满常识类的电子书和视频,比如可以下载中公网课,随时随地用碎片化的时间给自己充电;有的同学会质疑,走路或乘车时看书看平板不方便,如何学习公共基础知识呢?这也不难,可以采取听的方式,听录音或视频,甚至可以把自己随处积累下来的常识知识录成录音,随时聆听自己讲学的声音,是不是别有一番情调呢。
二、多关注相关网站,更新知识储备
培养公基思维,要求大家对公共基础知识的考情等有深入的了解。大家可以多关注专业类的网站和平台,关注考情。能够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该去涉猎哪些方面的知识来充实公基。
三、多与对手交流,良性竞争出真知
大家可以在备考公共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多交同样备考公基的朋友。大家既是对手同时也是良师益友。可以在良性竞争中增加互动,比如互相抽查题目;通过抽查测试可以培养对公基的兴趣,增强获取公共基础知识的乐趣,也更加有利于我们记忆深刻的掌握真知灼识。大家也可以通过交流获得更多好的资料和好的学习方法,在竞争中获得压力和前进的动力,我们可以齐头并进。
四、要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并总结学习成果
很多童鞋在备课的过程中感觉很疲乏吃力,这非常正常。公基的学习是长线作战,需要有良好的学习学习规划和善于总结整理的学习习惯。大家需要采取给自己布置任务然后完成达标的方式,比如我今天就看完八页公共基础知识的材料,或者我今天就研究到位十八届六中全会的考点都是具体到细节的规划。没有规划的学习终究无法完成全部的学习任务,而且有可能导致同一知识点的重复备课,浪费学习时间;而且大家要随时准备好笔和本子,每天总结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记录成果既可以总结知识要点而且可以增加自身的信心和成就感,看着满满一本子的知识点,是不是更有前进积累的动力呢。
以上是几点对于如何培养公基思维的分享,期待对同学备考公基知识有所助益~
谢谢邀请,大家有兴趣的也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淮安就业人才网(hajyrcw)或微博:淮安中公教育。大家有问题可以直接私信答主哦,更多备考资讯,可关注本答主
上一篇:农村如何种植“葡萄”增产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