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认为刚上六年级的学生开始补初中的课程有必要吗?
孩子,初中,课程你认为刚上六年级的学生开始补初中的课程有必要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实际学习情况而定。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实际上是没有必要的。
什么情况下应该补?
孩子确实有兴趣。是指真正的孩子自己有兴趣,而不是在家长的威逼利诱,或者诱导下想补。
孩子实际学习情况。孩子已经学得非常好了,觉得现在的课程非常简单,还同时必须拥有第1条,就是孩子有兴趣,逼迫只会起到反效果。
我印象中199X年中学语文课本有一个小阅读,说的是我国奥数队的一些轶事,说下大致内容吧,细节记得不是很清。有一个叫王松(或者可能叫张松,李松)的同学,就是对数学极有兴趣,早早的就把高中部分数学学完了,并入选了国家奥数队,是国家队里唯一一名高二的学生,其他都是高三的。
这位同学平时不修边幅,参加比赛也是一双拖鞋,国际奥赛决赛时提前半小时就做完了,毫无悬念的拿了金牌。
这样的人,不光能学好,还爱学,好学,数学就是他的兴趣所在。你不让他超前学,那是要他的命啊。
什么情况下不应该补?
孩子对超前学没兴趣。同样是指孩子发自内心的兴趣。
还没有学到可以超前学的程度。不要看别人超前去了,你也超前学。如果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盲目超前学危害很大。
教材的制定,是无数专家学者经过严密的论证研究,结合孩子生长等各方面特征制定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应该说,是完全可以适应绝大多数孩子的。
我认为,至少95%的孩子应该遵循教材的进度,也没有额外的能力去超前学的。如果你想超前学,先看看自己孩子是不是那5%。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王松。
如果超前学对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必要的话,那就证明教材整体编失败了,但是,对于现在已经有了几十年教学经验积累的情况下,专家们可能会犯这种错误吗?
中学时有一个同学,也是数学学的比较好,他通过自学,提前学了半学期的内容。但是在有一个地方卡住了,怎么也学不过去。半学期之后,老师讲了这堂课,把他遇到的疑问全解决了,这浪费了他很多时间。
这还算比较好的结果,小学数学和初中的代数相差是比较大的,如果孩子超前学的时候遇到困难,对初中学习丧失了信心和兴趣怎么办?这不是一个一时半会能解决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预习和超前学是两个概念,预习是提前了解要学的内容,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听讲,提高效率,加深理解。
世界那么大,我们需要了解、学习和热爱的东西太多了。
父母眼睛能不能不要只盯着文化课学习或者考试成绩,音乐,美术,体育等等,培养几个孩子的兴趣爱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扩展孩子的视野。想干,能干,应该干的事可以有很多。业余的时间不是只有超前学习这一个选择。
最近被热搜的TVB纪录片
妈妈们受其他孩子超前教育的影响,已经准备让孩子赢在子宫里,孩子6个月就要开始上学习班了。
由于一些名校只收一月的孩子,所以要计算好有孩子的时间,最好是一月出生,即所谓的赢在射精前。
这个鸡血妈妈为什么战斗力这么强?受了什么刺激?她又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她说,她自己没有知识,只是去和别人比较,别人有的她就要有。
真是醉了。
还有这个跟她一起的妈妈,看到别人买了好的教材,自己也要跟风去买,6万多一套,老公骂她神经病。
这让我想起了那个笑话。父亲埋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说“林肯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是全校第一了”,孩子反驳道,”林肯像你怎么大的时候,已经是美国总统了。”
要比的话你自己去比呀,拿孩子比什么?父母自己焦虑了,想起自己不那么成功的人生,痛定思痛地——让孩子去承担压力,实际上恰恰忘了,自己才是应该承担压力,和应该变强的那个人。
不是瞧不起谁,如果你自己不够强大,知识储备不够,说句大实话,你想逼孩子,都不知道怎么逼!只能跟风、听小道消息、拍脑袋、瞎决策,有没有好处,会产生什么后果,有什么危害,完全不知道。
就像片中专家所说,焦虑的父母就像僵尸,一个咬一个,被咬的也会变成僵尸,再把焦虑传给下一个人,让他也变成焦虑的僵尸。
其实“赢在起跑线”的理念,更多的是很多教育培训机构出于利益,不遗余力地向家长贩卖焦虑,你焦虑了,你就要花钱报班、买课程。
这个小女孩学习非常优秀,也很自觉,她学了钢琴、花样滑冰,都学得很好,她接受采访就说“我见到很多人都很厉害,我必须要上进,不进步就是退步”。
按说这么优秀的孩子,父母高兴都来不及。但是她的妈妈发现在学习或才艺比赛时,孩子遭遇失败情绪会很低落,担心她将来会遇到更大的挫折,于是去咨询了教育心理学家。
专家通过观察告诉她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参与过多,呵护过多。小朋友你想赢,要先和一个叫输的人做朋友,不是所有事你都能赢,也不是每一次你都能赢。
专家说成功有三要素:1、智商,中上即可;2.对工作的投入感,可以使人在面对困难时,继续前进,而不是放弃;3、创意,会想很多办法去解决问题。成功要素里,没有成绩。
这位亲子教育专家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通过不断的训练,是可以让孩子早两个月学会走路,但是这样的提前有什么意义?这不会让他今后的人生更美好、更优秀。
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开始的时候出全力去跑,有的孩子适合后程发力。如果让这样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他可能“随时死在跑道上,也不用说到终点”。
最重要的是科学的方法
去年刷屏的5岁男孩简历,让很多大人都自愧不如,称“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比不上这个5岁的孩子了。”
这个孩子的父母的教育理念是:不要求每门课程学了就要精通,引导、鼓励孩子尝试各种不同的可能,帮他找到真正最感兴趣的事情,以便于未来他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
他们对孩子学的很多课程,都是“严格在过程中,不刻意追求结果。”他们没有把孩子扔给培训班,逼迫孩子去努力,自己毫无作为。整个孩子学习的课程体系,都是两位家长精心研究、挑选、设计的。
所以啊,还是那句话,逼孩子之前先逼一下自己,要不,你真的连怎么逼好孩子都不知道。
上一篇:如何看待有钱人借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