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曹爽有天子有军队,打司马懿有必胜把握,为何却拱手投降?
司马懿,司马,洛阳曹爽有天子有军队,打司马懿有必胜把握,为何却拱手投降?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曹爽有天子有军队,打司马懿有必胜把握,为何却拱手投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要纠正问题里一个错误,高平陵之变时曹爽身边没多少部队,他选择投降除了比较懦弱外,最重要的是没有什么胜利的希望。
曹叡临死前任命曹爽和司马懿为顾命大臣,辅佐曹芳。然而司马懿却遭到曹爽排挤,最后司马懿趁曹爽和曹芳出城去高平陵扫墓的机会发动政变,控制京都,以曹爽投降被杀告终。曹爽之所以不起兵反抗,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事发突然,曹爽身边并没有多少部队。
曹爽陪曹芳出城是扫墓,因此所带的部队并不多。根据《晋纪》所记载,当得知司马懿发动政变以后,曹爽不得不临时征发高平陵周围屯田的数千军士承担护卫工作。军屯的士卒虽然也是军队,但是他们战备任务不重,平时种田为主,战斗力较差。曹爽需要征发屯田之兵来应急,可见他身边士兵不多。
反而是司马懿得到蒋济的支持,所以控制了洛阳的中军,并出城控制了洛河的浮桥,切断曹爽逃往关中的道路。司马懿之所以不马上发起进攻,只不过是因为曹芳还在曹爽军中,为了尽可能减少政变造成的影响,所以希望和平解决,而并非是军力不如曹爽。
二是司马懿的政变得到了郭太后和朝中多数大臣的支持,曹爽孤掌难鸣。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并非是想篡夺皇位,而是曹爽为了和司马懿争权多次插手军中事务,结果造成了伐蜀和对吴战争的失败,加上曹爽排斥郭太后,引发了朝野上下极大的不满。
而且曹魏皇族和世家的关系一向紧张,所以其他世家出身的大臣也大多支持和他们一样出身世家的司马懿。政变发生以后,郭太后下了懿旨支持司马懿,蒋济、高柔、陈泰等大臣也都倒向了司马懿一边,特别是曾经在中军任职的蒋济,在军中影响力很大,他出马控制中军以后,在洛阳司马懿已经占据了政治和军事上双重优势。
三是地方实力派也大多不支持曹爽。
当时魏国有五大军区,分别是扬州、荆州、豫州、关中和河北。这五个地方又以对吴蜀一线的扬州、荊豫、雍凉军队最多。在五个军区里,司马懿长期在荆州任职,荊豫都督王昶又是司马懿心腹,自然是支持司马懿。
而扬州都督王淩、豫州都督毋丘俭虽然后来反对过司马家族,但是只是反对司马家独揽朝政,他们效忠的是曹魏,并非曹爽,在高平陵之变时,他们并不会支持曹爽。
河北都督程喜则远在幽州,而且两人关系不深,曹爽并无把握得到他的支持。
只有雍凉都督夏侯玄是曹爽的心腹,然而司马懿也曾经在雍凉任职,雍凉军中他的旧部不少。而伐蜀失败导致曹爽和夏侯玄两人在雍凉军中名声并不好,所以夏侯玄能掌握雍凉多少部队也是问题。更何况司马懿早已防着此事,所以派兵切断了曹爽去关中的道路。
所以当时曹爽面对的问题是军队没司马懿多,朝中和地方上支持他的人少,而论能力,他更是没把握和司马懿比,加上他性格懦弱,选择投降也就不奇怪了,毕竟他也没想到司马懿会赶尽杀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爽的拱手投降,就是一起典型的“性格决定命运”的案例。
曹爽能够成为辅政大臣的原因就是:他是曹真的儿子。外加当时的魏明帝曹睿病糊涂了,而掌握机要的中书孙资、刘放二人厌恶夏侯献、曹肇,为了自已的利益而推荐曹爽与司马懿辅佐。
曹爽毕生毫无建树,就连唯一的一次南征蜀汉,也被王平打得大败,成就了王平兴势之战的功业,除此之外,曹爽与纨绔子弟无异。
德不配位,造就了曹爽的悲剧。曹爽执政之初,尚能谨慎从事,尊重同僚,可时间一长,开始排挤异已,结党营私,软禁太后,祸乱后宫,曹爽的行为不仅打击了司马懿,郭太后,而且连魏国一大邦的元老重臣统统都得罪了。
高平陵政变,司马懿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乘曹爽离开京城,联合郭太后及一帮曹魏元重臣,控制京城,关闭城门,在政治诉求上要求罢免曹爽。
司马懿给曹爽的选择是:放弃兵权,可保爵位及富贵。
而且保证人有:太尉蒋济、尚书陈泰、侍中许允、殿中校尉尹大目,这些人有的是曹魏四朝重臣,有的是曹爽自已的亲信。
曹爽面临的选择就是:要么投降,做个富家翁;要么与所有人为敌,进行一场在曹爽自已看来不可能胜利的战争。
曹爽就算不相信司马懿,可他相信蒋济、陈泰、许允、尹大目这些人,况且司马懿在当时所有人看起来,就是一个社稷之臣,司马懿的伪装不在于骗过了曹爽,而在于连蒋济、陈泰这样极有心机的大佬也被骗过了。
所以桓范的苦劝,曹爽没有听。就连蒋济都看穿了曹爽的内心,认为曹爽只是弩马恋栈豆中的一匹劣质马而已。
司马懿最担心的就是桓范的建议,挟制皇帝到许昌,以皇帝名义调动全国兵马勤王,司马懿守着一座孤城洛阳,难有胜算,这也是曹爽挫败高平陵政变的唯一办法,虽然不敢说有百分之百的取胜把握,但对于只要有机会就会争取的曹家先辈们来说,曹爽的选择正如桓范说的那样:曹真何许英雄,竞生出你们这样像猪和牛一样蠢笨的儿子。
蒋济认为曹爽是弩马(劣质马),桓范认为曹爽是犊耳(像像猪和牛一样蠢笨),而曹爽的选择是:放弃抵抗,投降,做个富家翁,也就很好理解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爽,字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大司马曹真长子。自从曹休、曹真去世之后,曹家将权便有九年的空档期,在这期间军事指挥权落到了司马懿和外姓大臣的手里。后来魏明帝曹睿,病的十分严重脑子不清楚,掌握重要机密的孙姿,刘放二人,十分厌恶夏侯献和曹肇,都是为了自己利益而推举曹爽和司马懿为辅政大臣。如果曹爽真的有实力,那么曹家将不会出现为期九年的空档期,总的来说,曹爽能够成为辅政大臣,仅仅是因为,他是曹真的儿子,各方面势力权衡利弊后,曹爽是个最优的选择罢了。
上一篇:身份证过期后,信用卡会受影响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