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请描述当前书坛楷书学习和创作现状?将认可的优秀楷书创作(非临摹)作品展示一下?
楷书,书法,自己的请描述当前书坛楷书学习和创作现状?将认可的优秀楷书创作(非临摹)作品展示一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要想在书法上取得突破,就不要去迎合评委的口味。遵从自己的心,迎合自己的意,才能真正的寻找到传统书法的真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前楷书现状如何?
管窥国内书写楷书的现状,大体两大类,其一书写的“意性”楷书,属于当前书展类,包括糅杂各种楷体而创意自己的笔墨形式。
这一类繁杂多样,没有具体形貌,有个性化,从意法上,写意大于法度,法度尽己之笔墨状,属于自己的书写特征,这种自由楷体的形成,都是时于书家的开端与引领,推崇一种创新,达及自己情性的自由和解放,把楷书融合自己的情趣,排斥那种窠臼法度,阻碍情性的张弛,其中对于原来有古典楷书的基础再创自己的风貌者,笔墨点画丰满,是为成功者,而对于古典楷书没有经过一个法性的钻研精神,则直接化为一种自由的个性的的意法,属于自己的的意性多,基础性不牢固,而书写的书境,会在单调区间,韵致缺失,此类楷书就不成功,属于幼稚的特征。
由此可见这类楷书的面貌参差之别,良莠不齐之状。或优秀者,或低劣者,结存于书展上,这种楷书的个性化,应该提倡,属于一种创新自己的笔墨形貌。但是一味创新,若没有古典楷书笔墨法度的支撑,是无法达到意法相承的境界。
另一种属于古典传统楷书面貌,籍以描摹而临,或达到纯熟后,依然保留其貌,加上自己的的意性,这种属于大多数书法爱好者,其中颇多的书法楷书精准法度,书写之功令人咋舌,因此术有专攻,喜之爱之,趋鹜之,故一种楷书情结,欣赏有了固态,因为特别痴迷楷书法度的严正肃穆之精神,端庄优雅之君子之风度,此乃排斥或小看蔑视那种自由楷体。有了分歧的欣赏观念,客观的说,楷书功夫为基础。仅仅有个基础,没有再进那种其他书体,更没有自己的创意,也是不可取的,对于那些楷书基础优秀。又有自己创性,这是最完美的的书法境。
因此书法具有的意法性,形成了两大类书法局面。
若是从楷体的古代经典,分隶楷,魏楷,晋楷,唐楷,元代赵孟頫楷书。到了明清成为了馆阁体(晋唐结合体)清中晚期的楷书,属于冗杂碑学了。赵之谦,何绍基,郑板桥等都有了个性化。不具普遍性。
从风格上楷书也是灿烂夺目,魏楷形式稚拙朴实,万千变化,形式纷繁。晋韵,唐严谨,到了现代,楷书面目更是自由无计其数了。
时代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应该坚持多样性的发展,即是不成熟的楷变,也是予以宽容理解,任何事情没有一下子成功,有一个渐行的过程。没有必要排斥,应当相互借鉴书法创作的精神。
和鸣代替争鸣,切磋代替挖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墨干古 年年都有新的作品,我所说的都是以前学过的,兰亭赛事有十大奖项,这是去年的。我没有留作品,我自己写的也没法发过来。我手机照不了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以为,当下的楷书创作已被边缘化了,沦为书法初学者的练功之必备,楷书创作在各类大展上已是翎毛凤角。究其原因是多方面。
首先,是评委们的厌楷导向,是创作者的弃楷现象,是大部分作者楷书功底欠缺的倾向,是行草书快捷任性、制作尽情的繁荣景象,是书法创作者的迎合心向。
其次,中国书法的楷书创作,到唐代已达到了顶峰,无论你再如何努力,也都逃不开疑似模拟古人的藩篱,很难写出自己。
再之,楷书创作极吃功夫,写紧了匠气、写松了泄气,要想写出神采更是难上加难,稍有不甚全盘皆输,可谓吃力不讨好。所以,大部分书法创作人员,就绕道而行敬而远之了。
当然,也有不少写的很工整、很优美的楷书书家。
谢谢邀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题很好也很大。
目前学习书法写楷字的大有人在,而且不分年龄不论官职非常喜人。感觉中学生写的楷书比较认真仔细。
楷书的创作品吗、还真没见到要莫写欧楷写颜楷等等,楷书的创作之难可见一斑了。为什么楷书想出新就那么难?思来想去几十年悟出一点理儿,
前人云:四大书体、正、草、隶、篆。真、草、隶、篆。至于楷草隶篆是近些年的提法,由此可见正、真、楷的延变是个慢长的过渡,这个过渡使字体越来越简单,更加易写而且实用。所以说越简单的事反而越难作好啊。比如:谁不会吃饭啊?真正会吃饭的人不多。
谢谢邀答方家教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怎样才算教育孩子成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