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钓鲫鱼选择什么样的漂?
鲫鱼,灵敏度,水深钓鲫鱼选择什么样的漂?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钓鲫鱼选择什么样的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钓鱼这项户外运动中有这样一种规律:垂钓的目标鱼个体越小对浮漂的选择要求越苛刻,鲫鱼正属于小体型鱼种,所以垂钓鲫鱼对浮漂选择会有很严格的要求,一旦浮漂选择不当就会明显影响渔获量的多少。
对钓鲫鱼的浮漂选择问题,我给出以下5个方面的建议:
一、选择吃铅量偏小的浮漂
鲫鱼由于体型偏小,所以吃饵的动作比较轻微。在选择浮漂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浮漂吃铅量的大小问题,冬季的鲫鱼吃饵动作会更轻,所以只有选择吃铅量偏小的浮漂才能确保鲫鱼吃饵时浮漂能够及时体现出清晰的信号。
虽然吃铅量越小意味着浮漂本身的灵敏度越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垂钓鲫鱼的时候就能够选择吃铅量非常小的浮漂,因为还需要考虑到水线能否被绷直的问题。
使用的主线越粗,就需要吃铅量更大的浮漂才能让水线绷直。在深水区垂钓时,由于水线变长,所以也需要吃铅量更大的浮漂才能让水线绷直。
综合上述因素,建议使用吃铅量0.7克至1.5克的浮漂。
二、选择漂尾较细的浮漂
浮漂的漂尾粗细对垂钓鲫鱼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面对同样的鱼情,漂尾较细的浮漂信号更清晰、更明显,信号幅度也更大。所以,可以认为漂尾较细的浮漂灵敏度更高。
另外,漂尾较细的浮漂在调钓方面的空间更大,能够使用更多样化的调钓方法。如果使用漂尾较粗的浮漂,就不可能设定很高的调目,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将很有可能导致钩饵无法到底。而且使用漂尾较粗的浮漂在调平水的时候还有可能导致铅坠触底,让子线在水底呈现出非常迟钝的状态。
三、根据鱼情选择枣核形与细长形浮漂
浮漂的漂身总体来说分为两大类:枣核形和细长形。枣核形浮漂的特点是漂身的中间部分横截面直径较大,而漂身的两头呈现出锥形。细长形浮漂的特点是漂身整体呈现出细长形,漂身中间部分的横截面直径很小。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枣核形浮漂就像是一个“矮胖子”,细长形浮漂就像是一个“瘦高个”。
由于漂身形状的不同,枣核形浮漂在水中下沉的过程中阻力较大,下沉速度比较慢。细长形浮漂在水中下沉的过程中阻力较小,所以下沉速度较快。这两种不同的特点对应两种不同的鱼情,如果中上层水域中有大量小杂鱼闹钩,就应该选择细长形浮漂,因为细长形浮漂下沉速度快,能够让钩饵快速穿过小杂鱼所在的水层,直击水底的鲫鱼。如果没有小杂鱼闹窝,就应该选择枣核形浮漂,因为鲫鱼经常会离底觅食,使用枣核形浮漂能够让钩饵下沉的速度减慢,给鲫鱼离底接饵创造更多的机会。
四、根据鱼情选择长短不同的浮漂
常用的浮漂长度通常是在30公分至50公分之间,浮漂的整体长度最明显的影响就是钓点的远近不同,浮漂的的整体长度越长,就能够钓得更远一些,所以为了公平起见,在所有正规的钓鱼比赛中都会规定浮漂整体长度不得超过50公分。所以在黑坑垂钓鲫鱼的时候,由于限制了鱼竿的长度,所以使用较长的浮漂就能够钓得更远一些。
浮漂的整体长度还会影响浮漂入水之后的翻身站立速度,浮漂越短翻身站立的速度越快。如果小杂鱼较多,就应该选择较短的浮漂,因为浮漂翻身站立的速度快,在水面附近停留的时间短,能够减少小杂鱼截饵的可能性。
五、特殊浮漂的选择
在垂钓鲫鱼时,还有可能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鱼情,所以最后再介绍两种比较特殊的浮漂。在水温极低或者是水中含氧量偏低的时候,鲫鱼吃饵的动作会变得极其轻微,即便减小了浮漂的吃铅量,同时也使用较细的线组,浮漂信号依然很微弱。面对这样的鱼情可以考虑使用小碎目浮漂,小碎目浮漂的漂目更短,也更容易发现一些很轻微的信号。
在鱼情所迫,必须使用长竿钓鲫鱼时,如果依然使用漂尾较细的浮漂就会出现看不清漂目的情况,但是使用粗尾浮漂又会让浮漂的灵敏度大幅降低,因此可以考虑使用扁尾浮漂。扁尾浮漂只是平面加粗,而没有立体式加粗,所以漂尾的整体体积依然小鱼普通的加粗尾浮漂,所以扁尾浮漂既能够提供清晰的视目,同时也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浮漂的灵敏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钓鲫鱼用的什么浮漂,首先要选合适的浮漂号数。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漂型,再次考虑漂尾和漂脚。
浮漂号数的选择:
首先决定于鱼的个体多大。如果一个水域以大鲫鱼为主,那么漂可以用大号,可以大到什么程度当然视鱼可以大到什么程度而定,而一般钓小鲫鱼用一号、二号即可。不同牌子的一套浮漂的号数等级分几个是不同的,如果一套漂分1、2、3三个号数,那么漂体大小变化大,选一号为宜。如果分1、2、3、4、5五个号数,那么通常得选二号漂。一号很可能是用于钓个体更小的白鲦马口而作的。
钓鲫鱼浮漂的号数,其次跟季节有关。
冬天、初春鲫鱼吃口小,用小号硬尾漂反应比较灵敏。1、2号漂就行了。夏、秋鲫鱼吃口大,大小号的漂都可用,关键是看你怎样调漂。
钓鲫鱼浮漂的号数,再次跟所垂钓的水域有关。
如果你要钓流水,就一定得用4号以上的漂。这样漂在流水中才立得住。但用大漂一定要调好坠子。坠子轻了在流水中立不住,坠子重了反应不灵敏只能钓些死口鱼。水域的深度也是决定浮漂大小的决定性因素,钓得深,则必然要求浮漂大号,以达到快速到底的目的,同时保障信号足够清晰。
了解更多垂钓技巧调漂技巧和饵料窝料配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渔人的世界),每天更新精彩内容
浮漂漂身的选择:
漂身也有三要素:材质,形态,大小尺寸。材质常见的有巴尔杉木,孔雀羽,芦苇,塑料,桐木等。 根据华胄钓佬的研究理论, 巴尔杉木基本属于2倍漂, 孔雀羽属于2--2。5倍漂, 芦苇基本是3倍漂。巴尔杉木的密度适中,可塑性和稳定性非常好,是基本材料中的首选。其次是孔雀羽,它有去壳和不去壳两种, 去壳的叫做软身漂,不去壳叫做硬身漂。 孔雀羽的优点非常明显:密度小,大约0.4。比重轻,不透水,可塑性和弹性好而受到竞技钓手的青睐。 软身漂虽然坚固性差,价格贵,但是浮礼相对大,灵敏度高,还是为竞技钓手首选。 芦苇漂吃铅重, 灵敏度高,坚固性和可靠性差,也是非常好的一类漂。密度小的漂在同样的吃铅情况下,体积相对要少很多,可以在受很小拉力的情况下,浮漂表现相当明显,有效地提高了灵敏度。照这样说来,塑料漂应该不错,但是,也不是密度越小越好, 密度越小,重心就偏移,稳定性就越差,受水流的影响就越大,权衡利弊考虑下来,野钓或者水流相对大一些的情况下,用巴尔杉木漂,取其稳定性。静水或水流小,选用孔雀羽或芦苇漂,取其灵敏性。漂身的形态也决定了灵敏性的高低。根据物理理论,锥体的角度越小越容易锲入物体中,在不考虑液体中的紊流干扰的情况下,细长身比粗大身的灵敏度要高,缓收尾的比急收尾的更符合流体力学,灵敏度要高一些。但是急收尾的漂出现顿感的效果要好于缓收尾。大小尺寸的选择,在同等浮力下,选择体积小的漂,不仅提高了灵敏度,又有利与抛线。
上一篇:有什么好的路亚品牌推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