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走亲戚变得越来越少,到底什么原因?
亲戚,现在,农村农村走亲戚变得越来越少,到底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今的农村,因为早年的人口政策,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同辈分的人少了,当然亲戚就少了,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出去打工的人多了,都自己忙自己的,相互联络的也少了。
只有过年时候,相互拜年,一般都坐坐就走了,吃饭都少了。
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时代的产物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前农村过节的时候各家的亲戚都会聚在一起,就是平时也会相互来回走动一下。现在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是亲戚之间来回走动却越来越少了。
农村的攀比心里太严重,以前走亲戚都是唠唠家常,互相问侯一下,现在走亲戚都是说谁在外面打工挣的钱多,谁家盖的房子好,谁买的车子贵,谁家的生活好。有些人过得不好的怕人家嘲笑自己,就在也不想走亲戚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走亲戚越来越少的原因:第一,忙。现在农村人比生产队时忙多了,不忙的时候还得出去打工,没有多余的时间走亲戚;第二,通信方便。现在通信这么发达,想了、有什么事通个电话、视个频就办了,不像原来非得跑到跟前才能看到,这也是走亲戚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亲戚不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记得20多年前90年代的时候,记得每到春节过年,亲戚之间走动非常的频繁,虽然那个时候交通并不便利,但是亲戚之间的那份关系还是非常紧密的,只要是在血缘上扯上关系的,即便是一些远方亲戚老表之类的,到了过年的时候基本上都会走动,那个时候过年走亲戚基本上要走到正月二十左右,而且去了之后都要住一两晚,记得我奶奶的姊妹基本上每次来都要住三四晚。
但是现在基本上过年春节走动就没那么明显了,基本上每年过年到正月初十左右亲戚之间就走动的差不多了,而且除了很亲的亲戚以外,基本上都不会过夜了,因为现在交通也便利了,很多人都是当天去当天回,即便是到了晚上也会开车回自己家里住。
另外现在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平时都没怎么联系,亲戚关系有些单薄了,随着老一辈的过世,远方亲戚子女基本上不会在来了,而到了春节期间假期也很少,基本上很多人正月初五初六就开始返程了,所以很多亲戚一年到头都来不及走动。
而造成这样的原因我总结一下几点:
1.新生姊妹兄弟少了,亲戚网没那么大了
2.人们生活节奏太快,很多人平时都没时间走动,关系淡了
3.家家户户都有车,很多人不愿意在亲戚家过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主所问的农村走亲戚变得越来越少,到底什么原因?
浅谈一下个人看法。
首先弄清楚亲戚的概念,亲戚顾名思义,即是亲和戚的合称。亲是指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宗亲、族亲,如自己的父亲、祖父、曾祖父……戚是指通过婚姻结成的姻亲关系,如姑表亲:姑父、姨表亲:姨父,没有任何直接血缘关系……现在的亲戚已经广义笼统化,有的没有直接的血缘或姻亲关系但是有那么一点点沾亲带故或是经常走动往来比较频繁的也可以泛指为亲戚……
回到正题,亲戚之间走动往来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少,这是与社会大环境的变迁密不可分。回望几十年前的农村,一切都处于相对落后、原生态,农民以田地庄稼为营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物质匮乏依然自强不息。很少有人离开土生土长的故里,很多人甚至一生都没离开过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那时候,民居都是以院落的形势出现,家家户户比邻而居,朴实、和睦,由于生产力落后,应对自然风险能力差,大事小情都必须相互帮衬,是一个物质匮乏但精神却很富足的年代。宗亲都是聚族而居,而结亲也往往选择在本村或是附近村落,所以常常出现,一个村子里的人基本都是亲戚关系。
土地下放实行家庭承包之前,还处于集体大锅饭时代,村民一起劳作、一起谈天说地,一起播种希望,一起收获成果,共同的生活成长环境让命运也自然捆绑在一起,长期朝夕相处自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浪潮的席卷,朴实的农村开始发生巨变。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开始追名逐利,几十年过去了,形成了今天的现状。农村人烟稀少,见到的尽是老年人与留守儿童、土地荒芜、地无人耕,劳动力严重缺乏。年轻一点的都选择到经济发达的地方发展、务工,背井离乡,原本人丁兴旺的村落逐渐凋落……
上一篇:摄影师如何使用“镜头语言”才能拍摄出有艺术风格的照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