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医说的阳气和阴气如何定义?
阳气,中医,阴气中医说的阳气和阴气如何定义?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没什么文化,大道理说不出来。
晚上你在门窗,过道有凉风的地方,睡它三天两天的。轻则鼻涕眼泪感冒受风,重则嘴眼歪斜,等嘴眼歪斜以后,你就快知道什么叫阴阳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什么阴气阳气?这就不很在行了。中医对于阴、阳的术语,只谓阴和阳即是。几千年前就详细明白地阐述解释了。凡真正中医生都应清楚,假中医、初学者和草医、西医以及外行,对它们则不清楚。前面已有较多人答了,几乎没错。我为省时,加一句:津、液、精、血皆乃为阴,气、阳火、热皆为阳。六淫中的风、暑、燥、火为阳,寒、湿为阴。至于男女上下里外盛衰略(不闲得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些东西没有定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我认为阴阳是指一种相对的状态,应该是向上的、勇敢的、光明正大的、成长的,都是阳性,向下的、懦弱的、阴暗的、退步的,都是阴性。在人体,上升的都是阳性,向下的都是阴性,阴阳要平衡,阳气上升,从头顶疏散到体外,阴气下降,从脚下疏散到体外,然后再从食物空气中获得阴阳,让阴阳获得动态平衡。静脉杜塞会让阴阳无法疏散,引起阴阳不平衡,阳气不能疏散,会表现火的特征,就是上火,阳气是从头部疏散,所以上火一般在头部。阴气不能疏散,会表现水和湿气的特征,阴气向下从脚走,所以湿气常常在腿部。阴气也从手上出一部分,所以手指手臂也会出现湿气。土为中性,为阴阳的平衡点,也可以说是平衡后的产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估计再有100年也不会有好的答案,答案准确了,大家都会中医了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特别的巧,小编刚刚发了一篇关于阳气的文章,正好套用。很难得能够听到“阴气”这个概念,大部分中医都统称为“阴”
何谓阳气
世间万物都离不开阳光的照耀,没有了就没有了生命。我们人体也是一样。在人体这个设计精密的小宇宙里,同样需要“阳气”的温煦才能够充满鲜活的生命力。中医学中有这样的说法:“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这里的“气”就是指人体的阳气,也称为“正气”“元气”,即“真元之气”。我们知道,人体阳气充足免疫力就强,就能战胜疾病;如果人体阳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而正气耗尽,人就会死亡。
阳气从何而来
《黄帝内经》中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也就是说,阳气是由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父母之精气是先天之本,阳气的强弱首先由先天之本所决定。也就是说父母身体都很好,孩子将来身体也会比较好,免疫力也比较强,不容易得病。
阳气即是人体的守卫
《黄帝内经》中也说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注曰:“生杀之道,阴阳而已。阳来则物生,阳去则物死。”也就是说,人的生命系于“阳气”,只有固护阳气,才能百病不生,人们才能拥有鲜活的生命力。而我们养生的重点就在于养护身体内的阳气。人体内的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或“卫气”,这里的“卫”就是保护的意思,阳气是人体的卫土,它能够抵制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
其实从阳气和阴气可以直接延伸到“阴阳”的概念。
阴阳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阴阳学说的形成则不晚于春秋战国。《易传》里面的“一阴一阳谓之道”,认为在阴与阳这两个对立的统一的方面,贯穿于一切事物中,是一切发展变化的根源和规律。这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最初的含义是指朝向日光者为阳,背向日光者为阴。在此基础上,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延伸,降天地、日月、水火、昼夜、动静、内外、男女等相反事物和现象都用阴阳来概括。但是事物的属性绝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比如一个土豆和花椒相比,土豆当属阳;和一个西瓜比较则属阴了。
总结
所谓“阳化气,阴成形”阳气即是代表了人体的功能。阴气代表了结构。可想象成“阴”即是肌肉。“阳”即是肌肉所发出的力量。也可以想想如果人去世了,大家都会说“阴森森”。为什么不说“阳森森”。原因就在于这个人的阳气已经没有了,人体不能够正常运行,只剩下一副肉眼可见的躯壳(也就是“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