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陈平曾经是刘邦的得意谋臣,为何却倒戈投靠了吕雉?
刘邦,吕后,项羽陈平曾经是刘邦的得意谋臣,为何却倒戈投靠了吕雉?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也正是因为陈平和周勃保住了樊哙的性命,给吕后递上了“投名状”。吕后觉得,这俩货都是明哲保身的家伙,对自己构不成威胁,也就没有把他们怎么样。当然,樊哙可能也是一个方面,毕竟是陈平和周勃保住了他的命,押解樊哙回长安途中,私底下想必对樊哙也不错,樊哙和他老婆吕媭肯定是要领这份情的。而吕媭在她姐姐面前的分量可想而知,保住陈平、周勃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除此之外,陈平自身的低调也是一个方面。吕后放权之后,大封诸吕,架空了陈平,陈平很坦然地接受了现实,并没有什么过激的举动,这或许也是他能够得以保全的原因之一。说到底,陈平这个人很识时务。而且,陈平只是一介文臣,手续一兵一卒,对吕后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吕后自然也就没必要动他了。所谓陈平倒戈投靠吕后言过其实,他不过就是明哲保身而已,他可没有真心偷看过吕后。吕后前脚刚死,后脚他就和刘邦庶长房那几个孙子一道发动了“剿灭诸吕”的政变,这样一个人会真心投靠吕后?无非就是谋求自身利益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陈平的前世今生,以务实,悟透人性的阴谋论实践者,展露世人
陈平以盗嫂欺金的污点来自污,获得另类宣传与带来热点。最先投靠项羽,想在西楚霸王立下功勋,以冷眼相看西楚霸王的项羽与谋士范增的全盘底细。发现项羽不懂用人,不识人的本质后,投靠同样劣迹斑斑的“流氓头子”刘邦,惺惺相惜之后,牵手奔前程。
陈平开始他谋划大汉帝国的事业,作为道家思想传承人,他深受地理念就是“治国如烹小虾”的宏观战略,又有务实而实际操盘的具体战术思想。
陈平参与或操盘楚汉争霸,平定异姓王,猎杀开国功臣,解困白登之围,诛灭吕氏还政刘姓神器等一系列汉初帝国的大件事。
比如鸿门宴整个过程与结果体现,那时候的陈平就已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成为一个刘邦卧底身份去主导整个宴会的精彩上演。就是为了让刘邦这个老板能够记住自己。
比如用重金贿赂项羽与亚父范增之间的关系,最后逼得范增说出“竖子不足与谋”,忧愤而死。
比如用重金贿赂冒顿单于的大阏氏身边人,最后通过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解围“白登之围”的必死之局。
犹如他并不稀罕“汉初三杰”的称呼,永远只做“千年老二”或是“幕后操盘手”的定位,因为他太了解人性了,懂得帝王之心,懂得臣子之术,让他如鱼得水,翻滚在汉帝国过程的血雨腥风之中。
吕后临朝称制势不可挡,积极参与朝政,以图恢复大汉神器
在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的那一刻。吕后临朝称制势不可挡,陈平作为汉帝国的开国功勋,他就犹如狄仁杰对待武周朝武则天一样,尽心尽力为武周朝服务,以便进入中枢,获得更大的权力,只要等武则天百年之后,恢复李唐神器做铺垫。那么陈平在吕后临朝称制时期,对于吕氏封王等事件都是举手赞同。
对于刘邦弥留之际斩杀樊哙,吕后的妹夫此事,也是违背刘邦的遗愿,最后送回长安,装疯卖傻式的表演,就是涉及到站队问题,也是摆脱困局的手法,樊哙死与不死都是取决于吕后来做决策。
在汉惠帝六年,与王陵成为汉初左右丞相的职位,陈平任左丞相,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才能,表明陈平是在其位谋其政,多有建树。
在吕后临朝称制时期,独揽大权的现状下,维护大汉刘姓王朝的正统性,是陈平的政治思想与行动纲领。只要是大汉王朝刘姓当家或是吕太后不改国号,动国本,那他都可以去配合与接受。
那么只要等吕后百年之后,陈平就可以联合刘姓诸侯王与周勃等汉初大臣一起复辟大汉刘姓神器,进行拨乱反正的斗争,那么陈平还是可以千古留名,成为汉朝的肱骨大臣。
公元前180年,吕后不甘于红尘而逝世,最初他布局的吕氏掌握军权的后手,被陈平与周勃等人轻轻地解决,最后是把吕氏灭族,迎接代王刘恒回朝,作为汉帝国第三任皇帝,史称汉文帝,开启文景之治的序幕。陈平仍然是位极人臣,丞相之位,最后获得善终。
陈平这位“阴谋论者”相比张良这位“阳谋论者”提前遁世不同,他一直活跃在汉初帝国的朝廷之中,这位常青树的智慧才是后人需要学习的楷模,而不是学习张良,刘伯温式的谋臣人物。
陈平才是古代谋臣善始善终的楷模,当然在四百多年后,三国时期又出现了一位堪比陈平的人物,他的名字叫贾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陈平投靠吕雉倒不至于,至于为何他会帮吕雉,因为他是一个务实主义者,帮助吕雉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
陈平年轻时的梦想在帮乡里乡亲平均分肉时就可体现,当时陈平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意思是假如我能治理天下,也向分肉这样平均。
后来天下大乱,陈平先后投奔魏王和项羽,奈何俩人都不重用他,报国无门的情况下陈平投奔刘邦,在刘邦那里陈平的才能得到发挥,他不仅帮刘邦离间了项羽与钟离眜和范增的关系,还在刘邦被围荥阳的关键时刻为刘邦解围,最终助力刘邦取得天下。
刘邦建立汉朝后,张良这些谋臣先后离去,陈平成了刘邦身边最为重要的谋士,刘邦对他愈发的重用,陈平也不辱使命,帮刘邦智擒韩信,解白登之围。等到刘邦快要崩逝之时,陈平开始为自己以后的前途考虑,当时能控制整个朝局的只有吕后,所以刘邦临终前让他杀樊哙,他没有做,而是以樊哙做自己的投名状,吕后碍于他的影响力,只能继续重用他。
获得有限的生存权力后,陈平开始韬光养晦,任凭吕后专权做妖,他都不参与,静待时局的发展。
吕后死后,陈平认为时机到来与周勃一起力挽狂澜平定诸吕叛乱,而后拥立刘恒为帝。汉文帝感念他的功劳让他继续富贵荣耀至极,可以说陈平每次的选择都恰到好处,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投靠吕雉只能说一句识时务为俊杰,保证自己的生存未来才可期。
上一篇:功克力色染发可以遮盖黄头发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