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诸葛亮五出祁山的时候,命令士兵把整个陇西的小麦收割了,他就是这样治军的吗?
陇西,小麦,百姓诸葛亮五出祁山的时候,命令士兵把整个陇西的小麦收割了,他就是这样治军的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诸葛亮五出祁山的时候,命令士兵把整个陇西的小麦收割了,他就是这样治军的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诸葛五出祁山,因蜀道难,交通运输不方便,蜀中粮草短缺,陇上小麦成熟,想出了陇上抢收小麦之计。但司马懿也事先预科到,蜀军有可能抢收小麦,派兵到各郡县护守。诸葛亮令姜维,马岱等将装神弄鬼忽悠魏军。司马懿不知虚实,也不知是人是神还是鬼,不敢冒进,闭城几日不出。诸葛命上万军士把陇上抢收小麦,用木牛流马全部运走,魏军赶来关闭开关,魏军走后打开开关迅速把小麦运往蜀军营中,不是治军,而是抢收小麦来解决粮草供给蜀军生活所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一生六出祁山无果而亡,在建安九年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出兵祁山在陇西与司马懿熬战多时久攻不下,眼看军中就要断粮,不得已打算割陇西的小麦充作军粮,使人打探司马懿早有防备,诸葛亮装神弄鬼,使计迷惑敌人,乖机割了陇上的小麦。
书中没有相细记载割麦细节。
我们现在只有自已去判断诸葛亮割麦的情况。
战争本来就是赤裸裸侵略与掠夺,没有温良恭俭让,在古代本来就人烟稀少粮食产量不高,再加上运输工具简陋,几万几十万大部队长途奔袭后勤保障就成了重中之重,最简单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就地取材,在战领地域扩充兵员,补充粮草,这也是古代战场上惯用的特别手段。
在战领地补充兵员粮草有两种方法。
一,强征硬收,就是管你当地百姓愿意不愿意见了青壮年抓来当兵,见了军需物资强征。
二,有偿征用,愿意当兵的青壮年,给点安家费,看上军需物资,给主人适当的经济补偿,这一类属于得民心的补偿征用。
三,退一万步讲,当时诸葛亮带着几万精锐部队伐魏,又加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军中断粮,他下能眼睁睁看着几万精兵饿死,这是非常时其使用非常手段怎么做都没毛病。
四,司马懿既然做了准备,肯定是疏散了当地的百姓,既然麦地没主了,诸葛亮想给小麦主人补偿找不到主人没法补偿,只有不了了之,战争中敌人之间争夺战略物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妆神尽割陇上麦出自《三国演义》第101回:诸葛亮五出祁山伐魏。孔明兵至祁山,军中无粮,打算用陇西小麦充作军粮。司马懿也率大军往陇西来,诸葛亮见魏军已有防备,便与姜维、魏延妆神弄鬼,分三路伏兵,迷惑魏军,魏军军心大乱。司马懿不知是人是鬼,又不知有多少蜀兵,十分惊惧,急急引兵奔入上邽,三日不敢出战。孔明乘机令三万精兵,割尽了陇西的麦子。今日有人翻历史旧账,疑问诸葛亮就是这样治军的吗?
首先要知道诸葛亮这样做跟治军没有一点关系。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失街亭”而失败;第二次北伐时,诸葛亮出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汉军粮尽退军。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派遣陈式攻武都阴平二郡。魏将郭淮带兵援救,诸葛亮亲自率军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汉成功得到了二郡。第四次北伐,汉军包围祁山,司马懿和张郃带兵援救。李严运粮不继,汉军粮尽退军。总结前四次北伐蜀汉有两次因粮不继而败。第五次北伐诸葛亮改变战略先收割陇西的小麦充军粮。那么陇西的小麦产权属于谁?无疑是魏国百姓所有。诸葛亮在抢收陇西的小麦时不会告知魏国草民(请注意是草民),也不会给草民半毛钱的补偿。自古“慈不掌兵”,战争就是相互抢掠。对我有利而为之。诸葛亮深知只有手里有了粮食,将士吃饱了肚子,你这个统帅才能很好的治军。士兵为什么打仗,就是因为在军中能有饱饭吃,军队吃不饱哪位傻子来当兵。任凭你有任何的治军方法,士兵没有饭吃他不会听你的花言巧语。所以诸葛亮命令士兵抢手陇西小麦,正是为了更好的治军。
战争是不择手段,一切为了打赢。我们要汲取中越反击战中我军在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上吃的亏,宁可渴死也不吃地里的甘蔗。我们的战士看到越民没有粮食把自己的粮食给了他们,可是换来的是越民无情的子弹。因为在越民眼里我军是侵略者,他们是打击侵略者的保家卫国的英雄。只要战争在他国的土地上军事指挥官就不要有对敌方存星点仁慈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诸葛亮虽然是被《三国演义》神话了的人物,但在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也以“依法治军、赏罚分明”而著称。
他北伐时命令士兵割掉陇西的小麦,跟他的治军没有什么关系?
1、诸葛亮割掉陇西小麦的原因
诸葛亮的几次北伐,除了第一次双方真正摆开阵势厮杀以外,其余几次皆是以魏军坚守不出,而蜀军因为粮草运输困难而被迫退军而告终。粮草,成为诸葛亮北伐取胜的最大障碍之一。
因此,在攻城略地这个首要目标无法实现的情况下,诸葛亮也便寻找其他的路径,最大限度为蜀国争取到实际利益。在古代,这种实际利益,一是民、二是粮、三是钱。
于是,诸葛亮在北伐不成功的情况下,就会把当地的百姓迁入到汉中去,然后尽可能的收割当地的小麦,补充军粮,途径魏国郡县的府库,也要全部搬走。虽然看起来好像不太“光彩”,但如果换作你我,也会这么做的,“削弱敌人,充实自己”,尽可能的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上一篇:被人遗忘,会不会很寂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