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舍与得?
人生,有得,自己的如何看待舍与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看待舍与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舍得的含义,人在没钱的时候,把勤舍出去, 钱就来了。 ——这叫天道酬勤。当有钱的时候, 把钱舍出去, 人就来了。 ——这叫轻财聚人。当有人的时候, 把爱舍出去,事业就来了。 ——这叫厚德载物。 当事业成功后, 把智慧舍出去, 喜悦就来了。 ——这叫德行天下。 没有舍、 就没有得…!人生一世,不能事事顺心如意,不会按照心意完全拥有!有舍有得,因为这样,我们就会面临抉择,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得舍得,先舍然后能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取舍的如意!舍得,其实就是人生升华时的抉择;舍得,其实就是人生圆满前的壮举!拥有舍得人生,就会让人攀登上更高的巅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舍得舍得 有舍才有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舍得是一种符合道法的智慧,这里的“得”是自然之得。下面详细谈一谈。
为了“得”去“舍”不叫舍得
(张清义谈国学智慧)
阴阳,蕴含着中国哲学的辩证思想。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说明大千万物有很多事物是以对或双相互依赖而存在的。诸如:有和无、大和小、舍和得等等。下面我们着重谈谈舍得问题。
“舍得”经常为当下修身者和求财者谈及。有时为了增加其神秘色彩 ,在“舍得”上面冠之于智慧的花环。这种思维的误导使“舍得”变成了某些追逐名利者的成功之术,并且可以肯定这种术不能被道所驾驭。这样把舍得当成智慧在误区中恶性循环并收效甚微情况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为了“得”,有计划的去“舍”。为了自己的贪欲,去做一些付出,与人交往中目的非常明确,让对方有明显的感知。这种愚蠢的付出让人感到是赤裸裸的交易,令人作呕的是这种人有时还利用情感的幌子。例如,关系一般的一个人为了向你推销一件商品,突然关心起你的家人,并且突然有一天给你的孩子买了玩具礼物。再例如有人找你办事情,这个月与你形影不离,一旦事成,下个月人便蒸发得无影无踪。众所周知,中国人特别重视感情,我们是一个由情入理的民族。所以我们说这种舍得不是智慧 ,因为你不重视感情,你的付出有时使接受者不舒服,甚至出现逆反心理 ,最后导致你的“得”成为泡影。
如何做才是舍得智慧?我们先说一件事情。一次有一个人悄悄地问星云大师:“你偷偷地吃过肉没有?”大师反问他:“你是不是开车?”这人回答:“当然开。”大师接着问:“那你系安全带是为警察系的 ,还是为你自己系的。”我们看星云大师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主要是需要解决内心的问题。
如果把舍得看成一种智慧,首先就要解决内心问题,也就是遏制自己的贪欲,在做事情整个过程中淡化得到什么,竭力做好舍什么。
《道德经》第七章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存,所以才能长久存在。因此,圣人虽然把自己置于众人之后,结果反而居于众人之前。虽然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结果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因为他没有私心吗?所以能够成就他个人的利益。
老子的智慧在这里告诉我们必须首先没有私心,才能达到自私。也就是想有为,必须先进入无为状态。如果按此理来解释舍得智慧,就是“舍”之前必须没有“得”的贪念,最后才能“得”,并且这个“得”是自然之“得”。这样做才能叫一种智慧。
2、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舍了,没有得到。于是怨气满满,心灰意懒,立即不想再付出,马上回归到以自我为中心,从此陷入人生大误区,把情感完全放在个人身上,在频频丧失良机中走入平庸。
我们知道,自然灾难,人类无能为力。但对于我们人类自酿的人文灾难,是可以把控的。所谓的人文灾难,就是我们明明知道最后都要面对一无所有,用佛家智慧来解释,就是一切都“缘起性空”。可我们对得到的热度像火山温度,时时出现沸点。因为人人都在大谈“拥有”和“占有”,这等于按下了遭遇祸秧的开关。过分的贪欲犹如每天蛇要吞象,狂妄和躁动的心很难趋于平静。
舍得智慧中对待“得”是至关重要的。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这里知天命我们可以理解成知天乐命。知天就是我们知道做什么 ,就是舍,就是付出。乐命就是对待结果的态度 ,就是得,就是回报。通过知天知道了责任,知道了该做什么,能做什么,竭尽所能去做了,那一生就无悔。乐命就是不管能否得到,对所有结果欣然接受,因为任何事情对过程我们能把控,获得什么样的结果只能靠自然所赐。所以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这就是无怨。因此我们说知天命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怨无悔。
孔墨以入世来救世,道家以傲世来避世,佛家以巡世来脱世。不管救世、避世、和脱世,都要求我们消除“我执”,减少私欲和为己的贪念,学会放下。人生途中应该把“舍”放在首位,把“得”放在从属地位。如果你能悟到这一点,就深得修身之要旨,就能破人生之惑,你必然修到人生一种清新之境,你的心境就会宁静致远,你就会感到人生处处惠风和畅、秋高气爽。放眼望去,也会领略到海阔天空、烟波浩渺。这才是人生真正的自在境界。
接下来要谈一个敏感问题,不是为“得”去“舍”,那为什么去“舍”?
纵观历史,成就伟业的人大都是到道高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不看重自己的利益,然而他们的结果正如老子的智慧所讲,自己反而获得了很大的利益。这也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这种“得”,是自然之“得”。数千年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我们,令人大惑不解,这就是祖宗留了一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因为把“为”字音读错,导致了这句话意思大相径庭。这个为不是为了的“为”,是修为的“为”。这句话的本意是:每个人身上都有道性、善性、和佛性。如果人人不把自己这些品质修为出来,人与人之间就没有了道德、善良、互助、友爱,人间社会就不会存在,天地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上一篇:有没有自己一直期待的假期最后闲了几个月,反而让自己闲到有抑郁症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