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非瘟下集团养猪、规模场养猪、小散户养猪,谁的生存能力更强大?
猪瘟,非洲,散户非瘟下集团养猪、规模场养猪、小散户养猪,谁的生存能力更强大?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国是一个生猪养殖大国,生猪养殖存栏量占到全球的48%~52%,而这其中主要以小散养户为主,所占的比例大约是在75%左右,中大型养殖场大约占到15左右,而集团化只占到10%左右。所以小散户看似是一个相对较弱的群体,但却是我国生猪养殖的主力军,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小养殖户虽然说所占的比例很高,但是面对疫情抵抗的风险能力却是最低的,一是因为养殖的设备环境比较恶劣,多数是以开放式养殖为主,在非洲猪瘟肆虐的情况下,很容易因为开放式的养殖而造成疫情间接传播。二是因为生猪养殖的门槛比较低,所以从业人员比较复杂,学习能力多数都比较差,特别是对于接受新鲜事物以及防控防御方法方面比较盲目。即使在本地区有疫情发生的情况下,自身也并没有什么科学规范的防控防疫方法,多数是照葫芦画瓢,看到别人怎么做就去盲目的跟从,并没有自己独立的防控防疫方案,所以很难全面的阻击疫情的入侵。
甚至到目前为止还有个别的散养户,对于非洲猪瘟疫情并不是很了解,怎样消毒防范更是无 从所知,在高风险的情况下还采取盲目养殖,总是感觉疫情距离自己很远,一旦发生后怨天尤人,而不去找自己的过错。
虽然说小小养殖户应对风险的能力最低,但其成为我国生猪养殖业主力军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即使在非洲猪瘟对我国养殖业造成很大的影响,很多地区散养户纷纷退出的情况下,后期受高利益驱使,也会有其它的人员加入这个行业当中,且前期退出的养殖户也有一部分还会再次返回这个行业,只能说大浪淘沙,经过一次次的自然更迭最后能留下的养殖户虽少,但都是一些可以独挡一面的人,也是最后阻击疫情继续扩散的生力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做的公平的话,散户的生命力是最强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都一样,谁也跑不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2020年的钟声已经敲响。祝大家新年快乐!
经过了非洲猪瘟疫情16个月的洗礼后,我国养猪业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各规模猪场均损失严重。
截止到现在来看,非瘟下集团养猪、规模场养猪、小散户养猪,谁的生存能力更强大?
1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国猪场的规模分布
由上图可以确定的是,在发生非瘟之前,我国散户养殖(年出栏500头以下)占比一半以上,500头以下母猪猪场占比达到85%以上,看上图趋势,近年来我国散养户比例有所减少,规模猪场呈现增加的趋势。
2 疫情过后的分布
疫情初到一个地方,都会引起当地整个行业的动乱,大小猪场不断被侵袭,猪肉极低的价格,许多猪场老板一夜变白发。
※散户:能淘汰就淘汰,也可选择留几头母猪坚持。
散户在疫情面前有较大的优势:
1 养殖成本低:水电、猪场等都是自己家。饲料一般以预混料或自配料为主。
2 养殖存栏较少:养殖存栏少,经得起损失。
3 疫情风险易控制:如果散户有较好的防非意识,是完全能够将非瘟拒之门外。
劣势:意识淡薄,养殖条件差。
散养户天然的优势在于随时可以进退。行情差,可完全退出,行情一转、或者养殖风险变低(疫苗上市),就会如雨后春笋般的脱颖而出。
※规模场(50-500头母猪):此部分养殖场损失较大。原因如下:
1 一般都是大的农场主,有多年养殖经验,但资金来源有限。抗损失能力较低。
2 养殖观念较为前卫,但多数不能形成科学严谨的养殖方法,员工执行度差。
3 无集团场配套的措施:检测室、猪场疫病流行情况、洗消中心;
4 与外界接触的频次较高,很难做到完全性的隔离。
※集团场:毫不夸张地说,集团猪场有较为雄厚的资金维持。尤其是上市企业,温氏、牧原、正邦、新希望等等集团规模猪场2019年大规模的扩建与收购。可迎着疫情的风险,知难而进。并不是盲目,而是看到了其空前的发展机遇。其有几大优势:
1 资金雄厚,投资人较多。
2 理念成熟。
3 技术专业储备人才较多,意识考前。
4 对于非洲猪瘟 的防控有更为清晰的认知与配套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5 能够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支持。
6 员工待遇提升、更换频率低。
综合以上
集团猪场步步为营,抗风险能力较强。
散养户由于其特点,也属于打不死的小强。
严肃的角度看待问题:相比来看集团猪场的抗风险能力应该更强一些。散养户要优于小型规模猪场。
各位读者,您认为呢?欢迎留言讨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规模化,集团化养猪,管理规范,防疫及时正规,生存的机率更大。而散户常因防疫滞后,管理粗放,成本高,难以生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