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做错事,作为大人的你,应该怎么批评教育最为合适?
孩子,批评,错误孩子做错事,作为大人的你,应该怎么批评教育最为合适?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也自然而然地希望孩子能虚心接受批评,改正错误,不断进步。甚至希望孩子面对批评能够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然而这样的希望对于孩子来说真的是要求太高了,因为不喜欢批评是人的天性,很多成人,甚至是很多成功人士都做不到。我们当然可以教育孩子培养能够接纳批评的心胸,把正确接纳批评作为一种重要的品德培养,给孩子讲一些接纳批评的美德故事,以及教孩子形成应对批评的健康心态。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批评方式,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要学会更好更有效地批评,让我们的批评使孩子更容易接纳。
爱默生所说的“美丽的敌人”,“敌人”代表不同的观点,代表批评,而“美丽”则代表了用意善良,同时又能有技巧地让人更能接受批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美丽的敌人”,孩子也不例外。
如何批评才能更好地被接纳呢?
首先,我们要确立批评的原则。第一是用意良善,为了对方好,这一点对家长老师来说都不是问题。第二就是批评要有技巧,要达到使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改正错误的效果,不引起孩子的反感。这一点却常常被我们忽略,总以为我是为了孩子好,却不注重方式方法,最后达不到效果,甚至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有效的批评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批评的时机。批评要及时,要在孩子犯错误之后比较及时地给予反馈,不然事情过去之后,孩子可能已经忘记了。但是批评的及时并不是马上,立刻。请参照下面第二点和第三点的论述。
(2)批评的地点。“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批评孩子最好是在私下的场所,只有家长和孩子在的情况下,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虽小,也是要面子的,当着众人批评孩子会让孩子很难堪,也很难接受批评。“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是晚晴名臣曾国藩总结的管理经验,就是说表扬的时候要在公开场所,才会有更好的效果,而批评则最好在比较私密的场合。因此,如果孩子在公开场所犯了错误,可以先制止错误,但是深入的批评可以带孩子回家后,或拉到一旁教育。批评的及时不是立刻马上,等到了合适的场合再批评批评仍然是“及时”的。
(3)避免情感冲突。批评不是要挑起情感战争,带着愤怒的批评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激起孩子情绪上的抵抗。因此家长在带着愤怒的情绪的时候,需要先平静一下自己的情绪,再批评。这一点对家长来说尤其困难,但是十分关键,是家长自身修炼成长的一个关键点。
(4)建立情感链接,营造谈话氛围。很多时候谈话的氛围甚至比谈话的内容更重要,要让孩子能更好地接受批评,还必须营造一个好的氛围。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是为他/她好;其次,要有同理心,多关注孩子的境遇和心情,以及为什么犯错的原因,可以试图让孩子讲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多倾听。
(5)批评行为而非人格。经过一系列准备,终于可以批评了,但是要注意批评的内容要针对错误的行为而非贬低孩子的品格和人格。更不能上纲上线,说出侮辱孩子人格的话,如骂孩子是蠢货、胆小鬼、骗子等。要陈述事实和行为,以及错误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6)承担责任,面向未来。要让孩子认识到做出错误行为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并主动承担责任,想出补救措施,以及如何在未来避免犯类似的错误。多引导和提问,让孩子自己主动提出解决方案。
(7)批评者以身作则。要使孩子接受批评,还需要我们自己以身作则,不能一方面批评孩子,另一方面自己也做自己批评的事情。言传身教,身教的价值往往更大于言传。
批评也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去修炼而不是一蹴而就,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更好地批评孩子,我们会成为孩子“美丽的敌人”,也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我认为教育的话题不应该去讨论如何批评,如何惩罚的话题!因为,教育的本身就是引导、激发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过程!
当孩子做完一件事的时候,结果并不是很理想的状态下,作为家长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情绪!用一个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孩子,告诉孩子事情已经发生了,结果并不是很重要!让孩子告诉家长当初做这件事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或者是怎么考虑的!然后针对性的提出家长的建议!这样做有什么可好处呢??
其一、亲子关系的浓度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其二、让孩子自己思考,孩子的记忆一般比较深刻,比大人一直给孩子讲打大道理更有效果
其三、在孩子反思总结的过程中,会潜意识里训练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