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我国古代有《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等兵法、却为什么打不过蒙古和满族呢?
孙子兵法,蒙古,明朝我国古代有《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等兵法、却为什么打不过蒙古和满族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国古代有《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等兵法、却为什么打不过蒙古和满族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杰出的军事思想家,相应的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军事著作,尤以春秋末期齐人孙武的《孙子兵法》备受推崇。即使在今天的世界范围内,《孙子兵法》仍然享有盛誉。
那么古代有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这样的军事“宝典”为什么还打不败蒙古和满族,出现了元朝取代宋朝和清朝取代大顺政权和南明的结局呢?
首先,元朝和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强大的政权存在,他们的文化方面是多元的,尤其是在学习和吸收汉文化方面有目共睹。君不见还有很多的汉人在元朝和清朝初建的时候,在那里任职,蒙古和满族政策之初就有以汉人的思想治理汉人的想法。成吉思汗曾经问政于中土名道士丘处机等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重用汉人学士范文程来出谋划策。所以,宋朝人和明朝人会的东西,蒙古人和满族人也会。你有的知识,别人未必没有。
其次,古时蒙古和满族与汉族政权的较量,是一个经济、政治、军事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综合性较量,我们不能单拿一本兵书《孙子兵法》来说事。《孙子兵法》只是一本活学活用的军事著作,他也是人写的,但不是战无不胜的法器。政权的兴衰寄托希望于一本兵书和它的三十六计,这种想法本身是可笑而不可取的。
再说了,一个奋发图强的新政权取代一个黑暗腐朽的旧秩序是历史的必然。这些,都和《孙子兵法》扯不上关系。
本人头条号《走着聊着》,历史领域创作者,欢迎点击加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战争速度出现了差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中原文明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早于其他种族形成的经过漫长历史检验的完整的文化思想体系。为什么往往在面对尚处于茹毛饮血的种族肆疟时,却屡屡遭挫失败甚至摧残?
我们不妨回顾一番中华民族的血泪史:从女真入侵,灭宋建金,元朝统华,到满清灭明,再到八国联军仅以数千人横扫京津,占领北京,再到中日甲午海战。我国人在历次耻辱中无不存在一个共性:内耗,人与人的内耗!以至远在16世纪的欧洲拿破仑们都总结了一句话:中国是一盘散沙。
可见,一个将文化思想精髓专注用于人与人之间内耗的族群,虽然具有先进的思想武器,是战胜不了任何敌人的。也正因如此,伟大的毛泽东同志总结出了一句历史警言:团结就是力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失去幽云十六州,整个中国的防御北方入侵就彻底没了依托。北宋朝就是个例子,南宋更是如此。后来明朝在北面耗费巨大国力重建长城,就是这个原因。
况且,蒙元当时的骑兵战力一流,南宋一方面机构臃肿,一方面缺少与蒙军相抗衡的骑兵,一直处于守势,蒙元军队就是杀,杀南宋的有生力量,致使南宋抵抗五十年后依然被消灭。
再牛逼的兵法,也得一流的军队来运用,散了心的部队怎么可能打胜仗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亡宋者赵,亡明有朱。身处帝位不思强国富民,日夜所思所虑均是如何可保千秋万载之江山。然而外患在远,诸将在近当然能坑死几个算几个了。而且没能力的将领大可平步青云,因为无能庸将必不构成威胁,偶尔有出色的就必须杀掉方会安心。
及至兵凶势危之时方思良将,可谁又会鸟你?华夏两次覆亡,均是出于帝皇之手,他们家死得一点都不冤。只可怜了千千万万百姓为之陪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恰好证明了《孙子兵法》的伟大。《孙子兵法》说的是以整个国家作为战争系统的战争思想,两个相互敌对的国家集团或者准国家集团,谁的战争效率高而且持久,谁就可以获得最后的胜利。蒙古和满清看似文明落后,然而以军事角度来衡量,却能看到中原文明的虚弱,因此而能以落后击垮看似强大的先进的中原文明,这不就也正是日本狼子野心,敢以小国来侵略我们的原因么?还好有伟大的《论持久战》。这些战争其实从来没有超出过《孙子兵法》所指明的原则和规律。因此可以说,《孙子兵法》提供了以弱胜强的可能性,也提供了以强凌弱的原则。
上一篇:到底是家庭重要,还是赚钱重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