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自闭症是如何形成的?这是病吗?
自闭症,孩子,儿童自闭症是如何形成的?这是病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6、感觉系统损伤。
7、认知功能障碍。
8、注意力缺陷。#头条心理学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看楼下有个大v回答“自闭症大多跟家庭有关,它是后天产生而并非先天就有的症状”,这是错误的。从来没有科学家声明“自闭症是后天产生的”。
事实上,对于自闭症的成因,一直以来脑神经科学研究都认为是脑内某个部位先天发育迟缓或存在缺陷。
现在,通过意大利脑神经科学家贾科莫·里佐拉蒂对镜像神经元的发现,科学界一致认为,自闭症儿童是因为其镜像神经元发育迟缓或存在缺陷造成的,简单说,这是先天的。
承认自闭症是先天原因,意义在于:父母可以根据儿童的异常表现,及早发现自闭症症状,及早干预,即在“关键期”内干预,儿童有极大的可能性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个诊断期最好是在儿童1.5周岁以内。
关于镜像神经元是个什么东西,自闭症和它有什么关系,可以看看《我看见的你就是我自己》这本书。以下是我写的书评,略作参考。
前几天看果壳网发的一篇公号文《别再笑黑猩猩模仿你了,你模仿它的样子更傻气!》,事实真是这样吗?怎么可能,人当然比黑猩猩聪明多了,标题不过是个调侃而已。
据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动物园里的一项观察显示:黑猩猩模仿人类,居然与人类模仿黑猩猩的数量和频率一样多;且模仿动作越多,双方互动的时间越久;但精准模仿,还是人类获胜。
模仿,似乎是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天性,这种行为在其他动物身上几乎从未出现。其实,正是模仿让智人发展成今天的人类。
正如贾科莫·里佐拉蒂在《我看见的你就是我自己》这本书里写道:一只天才类人猿成功地制造了一个非常尖利的工具,但没有一个同类有能力复制这一产品,这种工具就不会有任何进步。
换句话说:如果某一特定物种下的个体不会模仿另一同类个体的行为,文化就不能得到传承。”
01
为什么只有人和灵长类愿意模仿,并且能够从模仿中获得快乐呢?
《我看见的你就是我自己》这本书揭示了这个秘密。这个秘密就是:人和灵长类动物的大脑里有一组能够促进模仿行为的神经元——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能够使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看到他人行为时,就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一些情绪,仿佛自己亲身经历一般。
举个例子,这个例子也是镜像神经元被发现的过程。
意大利神经生理学家贾科莫·里佐拉蒂带领自己的团队,研究猕猴在自由运动的环境中,什么情况下神经元会兴奋时发现,当研究人员给猴子提供食物时,一些神经元竟然在猴子观察研究员取食的时候就激活了。
更重要的是,激活的这组神经元和猴子自己取食时激活的神经元相同。
这意味着,仅仅是观察研究员取食,猴子就如同体验到自己取食一样的快乐。这就像照镜子一样——在镜子里看到的你如同我自己。所以,里佐拉蒂把这些神经元称为“镜像神经元”。
02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有怎样的意义呢?
印度裔美国科学家维莱亚努尔·拉马钱德兰将镜像神经元的重要性与DNA的发现相提并论。为什么镜像神经元的发现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因为它颠覆了此前科学家们对人类认知机制的研究结论。
此前的科学家主要指巴普洛夫和斯金纳。
巴普洛夫的实验太过经典,人人皆知,在此不赘述实验过程了。这个实验也被称为“经典条件反射”实验,重点在“条件”上。先建立条件——实验员把铃声和食物关联起来,才能得到反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也做了“刺激-反应”实验。比如,把老鼠放在笼子里,当老鼠按压杠杆时,就投给它一粒食物,不久,老鼠就会主动按压杠杆来获取食物。斯金纳认为:个体的表现是由其行为的后果决定的——积极反馈(能得到食物),行为就保留;消极反馈(没有食物),行为就消失。
他们二位的研究,结论其实是一致的:人类认知功能的提升仰赖于——学习。
但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告诉人们这样一个结论——人类之所以能学会一些东西,是因为人类的大脑中有镜像神经元,这是一个预置程序,个体只能选择激发它或抑制它。
换句话说,很多认知功能,是“天生”的,而不是“学习”来的。
03
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篇幅解释镜像神经元呢?
实在是因为《我看见的你就是我自己》这本书比较专业。涉及很多神经心理学的专业名词。书中对镜像神经元的介绍非常多,因为这个概念比较复杂,由这个概念衍生出来的对人类认知功能的研究,比如对语言,情绪,意识,共情的解释也非常多。
我仅挑选了一部分比较好理解的知识说了一下。
《我看见的你就是我自己》并非是一本学术专著,而是一本采用“对话体”形式介绍镜像神经元的发现过程,以及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对各领域,比如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的影响。
提问者是意大利知名记者安东尼奥·尼奥利,回答者就是镜像神经元的发现者——贾科莫·里佐拉蒂。不过,你可不要以为提问者尼奥利仅仅是个照着本子上记录的问题,挨个提问的低级记者。相反,尼奥利本人学识十分丰富,正是他的提问,确定了整本书的结构。
这样一本书,同时呈现给读者两种风格的思想盛宴。
04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最大的贡献恐怕就是很好地解释了“共情”这个概念。
大家可能都看过一个经典的关于“安慰”的故事。
说一个老人的妻子去世了,老人十分难过,大家安慰他:人老了,这一天早晚都会来的,节哀顺变吧之类。但有一个小孩,他默默地陪在老人身边。
他的父亲问他,你是怎么安慰老爷爷的?小男孩说,我什么也没说,我只是坐在那里,跟他一起哭。
这个“跟他一起哭”就是共情——看到你难过,我也很难过。这是一个“模仿行为”。
里佐拉蒂说:“我们并不是通过认知的方法理解他人情感的,而是像亲自体会到一样直接去感受。”
难怪精神分析领域流传一句话:心理学是用头脑学的,但精神分析是用“身体”学的。换句话说,精神分析不是用来学的,是用来感受的。
而自闭症儿童,之所以不能与人正常交往,恰恰是因为镜像神经元存在发育迟缓或缺陷的问题。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自闭症呢?判断的条件之一就是观察孩子的“模仿”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困难。
但儿童拥有一个关键期,如果在关键期内,大人能够给予孩子正确的交流刺激,孩子是可以改变状态,发育成熟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