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明节又到了,大家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
介子,清明节,寒食节清明节又到了,大家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不。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明,是中国人最看重的时节。
与劳动生产密切相关!
1 节气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分之后,正值春盛,气象始新,农历三月左右。
《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清明”二字强调气清景明,清正明净。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春作耕种好时节,“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意味着耕作生产的开始,关乎民生,是劳动者生产生活的智慧与经验。2 来源
清明源于上古的春祭活动。
正式成为农事节日,源于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
是生产生活中而举行的各种活动。
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唐时确立为“五礼”之一,逐渐有了文化内涵。
寒食节源于上古劳动生产的“改火”。
什么是改火呢?
灭旧火,吃冷食,起新火,始生产。
《周礼》中有记载,仲春干燥,劳动人民保存的火种容易起火,往往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熄灭,重新钻燧取新火,开始新一年生产与生活。
至唐宋,被清明节取代。
宋代王禹偁 有诗:“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上巳节指农历三月三,有桃花节之称,古代人要在这一天去河边洗澡,踏青,袪除灾病之意。
孔子《论语》有:“暮春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而民间关于清明的来历,更有传奇色彩。
《左传》与《史记》都有记载。
逆袭为王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有段落魄的岁月。
因政治迫害,流亡国外19年, 有一次差点饿死, 随臣介子推就割下了自己大腿肉,给晋文公做了一碗肉汤。
因“割股充饥”而活的晋文公,成了王,封赏群臣唯独忘了介子推。 良心发现后,亲自带人去找,甚至放火烧山。介子推太过清高愚忠,死活不出来,背着老母被烧死,还留一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禁止生火,后一天为清明节。
古代帝王重视清明,不光是劳动生产,祈求风调雨顺,还有自我警醒,政治清明的意味了。
宋代黄庭坚 有诗:“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所以,“清明”二字,不仅只是自然时节,气清景明,春盛之时,农耕佳节,还承载了古代人美好愿望,天人合一,政治清明,家和国泰。3 习俗
清明是古代三大祭(清明 中元 冬至)之一。
皇帝要做的是祭祀天地,凭吊祖先。
大臣们自然“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
扫墓,祭拜祖先,追思怀远,是清明节最重要最基本的大事,古今皆是。
这是家国精神的传承与守望。
此外,
踏青效游,经过一冬的蛰伏,清明走出家门,感受春天的气息。
宋代吴惟信有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插柳,折柳,戴柳,有避免疫病,祈求福安之寓意。
唐代韩翃有诗:“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打马球,荡秋千,尤其唐时蹴鞠,是很流行的君民同乐的活动。
王维有诗:“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所以,清明时节,人们是比较爱玩的!
清明节吃啥?
青团:艾草汁拌进糯米粉,裹进豆沙馅儿或莲蓉,青草香,踏青好零食。
馓子:类似于将面条油炸的零食。
清明除了生产,便是娱乐,春天万物生长,自由勃发,似乎人的生命也要得以释放与张扬。
时至今日,清明的意义越被人重视。
回乡祭祖是基本的。
重要的是,清明放假,可以回家!
相对于以前,在外谋生的人更多,而清明便成了感受家,感受乡情的重要节日。
清明也被赋予新的意义!
唐史料记载:“寒食清明,四日为假。至贞元,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
唐代时清明最多可休七天假,羡慕!
清明,被列为法定假日,是文化的传承与回归,不忘初心,延续传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怀一颗敬畏之心,愐过去,生生不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节日文化是诸多文化当中的一种。清明节和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可以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五个传统节日,它原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一个节气。而近世所说的“清明节”,融合了寒食节、上巳节,其内涵更加丰富。
二十四节气定型于秦汉之际,是先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总结得来,融合了天文地理、几何算数、农业种植等方面的学问。古人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季节又分为孟、仲、季三期。
仲春末季春初,春风拂面暖阳融融,万物发陈生机勃勃,到处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人到外面游一游走一走,会觉得神清气朗心里亮堂。这个时节有时候也会下雨,春雨浇灌滋养万物,同时带有寒意,让人意识到这是一个需要耕种劳作创造的时节。人们在游乐玩耍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目标,思考并明确自己这一年的规划。古人命名“清明”,应该有这个意义在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