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引导孩子的好胜心?
孩子,好胜,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的好胜心?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斯宾塞教育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父母的行为:孩子最先接触的而且受影响最深的是父母,父母的日常行为做法可以引导孩子的成长方向。
2、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刺激孩子的认知,但不建议采取与其它孩子比较的行为,比如你看看人家谁谁如何等。更多的是让孩子自我比较,不同的行为可能造就的不同的自己及结果。
3、扩展孩子的视野:通过旅行认知,这里不是指走马观花式的旅行,而是对一个地方的深层次文化的认知,孩子的视野和见识,也会刺激他的上进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足以可见,有好胜心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用对方向,往往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大部分人都有好胜心,孩子也不例外,只是如果孩子的好胜心过分强大,到了无理取闹的地步时,父母就应该给予干预,正确引导。
1.让孩子“输得起”
通过游戏等方式进行比赛时,不要总是让孩子赢,偶尔要超过孩子,让孩子意识到有输有赢,并不是每件事情,他都能赢的,从生活各种活动中,慢慢灌输给孩子“输得起”的观念。
2.避免比赛
在家里,不要把每件事情都用“输赢”来判断,比如“看看谁吃饭最快”“比比谁搭积木搭得高”,过多的出现竞赛类词语,会强化孩子的好胜心,可以改说“等大家都吃完饭,我们一起搭积木”“我们一起搭两座一样高的堡垒。”弱化触及到比赛的词语,不要总强调第一名。
3.让孩子学会等待,轮流,公平
在活动中,要让活动公平进行,每个孩子都有赢的机会,各个环节进行轮流,使孩子感受到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玩,每个人都会有赢的机会,让孩子平淡的看待输赢。
4.增强受挫能力
对孩子提高要求,孩子在遇到困难,问题时,可以提供帮助,让孩子多些面对困难的机会,有时候困难不是搞个人就能完成,需要大家都共同努力,教导孩子合作互助。
孩子的自主意思越强,好胜心也就越强,只要正确引导,好胜心会激励孩子成长得更快,更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前两天有位妈妈给我留言,她发现自家孩子最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争个第一名,无论是打游戏,还是参加比赛,一旦输了就会耍小脾气,她担心孩子这种好胜心太强的情况对他未来成长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于是来问我应该要怎么应对这种情况。
可能不少家长都和这位妈妈一样有类似的疑问,现在很多的小朋友都会有强烈的好胜心,无论什么事情都想争个第一,一旦自己不如别人还会耍小脾气。那么当家长遇到孩子出现争强好胜的情况时,该如何去对待孩子的好胜心,又该怎么正确的引导孩子面对胜负呢?我今天就来和你聊聊关于孩子的好胜心。
孩子从2岁左右开始,自我意识得到了发展,但是由于对外在事物和自身缺乏客观的认知,常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他希望自己能够受到关注、获得认可,在比赛中想赢,希望自己能够做得好,以此获得外界的表扬认可,孩子好胜心强本身不是一件坏事,有好胜心说明孩子上进,想要突出的表现自己。但凡事也不能过度,如果孩子的好胜心过强的话对其成长也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的。好胜心过强的孩子大多是无法接受失败的,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应当永远是第一名,一旦发现自己不如别人就不敢直面现实,甚至有一些好胜心过强的孩子会为了争得第一,不择手段。家长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及时的给予纠正,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危害。
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走出好胜心的误区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应该怎样做呢?可以看看这几点建议。
一、让孩子知道不必每件事都做到完美
言传不如身教,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一些失败案例向孩子传达这一观点。比如妈妈做菜烧糊了,这时就可以告诉孩子:“好可惜啊,不过没关系,妈妈总结了这次做菜失败的原因,也有了经验,所以下次就能做的更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明白,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自己,都会有做的不好、做的不完美的事情,失败了并不丢人,重要的是在失败中总结经验。
二、和孩子观看竞技类的比赛
家长可以在空闲时跟孩子一起看一些竞技比赛项目,在观看的过程中跟孩子聊聊比赛的详细情况,比如有哪些人参赛,比赛的得分以及参赛队伍获得的名次等等,然后在这个过程中给孩子灌输正确的输赢观,告诉孩子,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不可能在所有的竞争中获得胜利,无论输赢,我们都要坦然面对。也让孩子知道,比赛的第一名并不是每次都能被同一个队伍或是同一个人所霸占的,影响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失败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只要努力了,也是一个值得骄傲的胜者。
三、接纳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在经历失败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家长最好不要试图去压抑孩子的情绪,可以去试着去安抚孩子,让他先冷静下来并给予鼓励。比如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没有人会瞧不起失败的人,比起失败更重要的是面对失败的态度。如果孩子冷静过后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家长这时候就可以针对孩子的看法适当地进行开导了。
最后,柠檬希望家长们自己也不要过于在乎孩子的输赢,像输了就批评,赢了就奖励这样的做法也很可能会会加重孩子对“赢”的渴望。
上一篇:清明山火频发,能否取消坟头烧纸钱,改为献花祭祀,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