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康熙王朝》,顺治为何不让孝庄为康熙垂帘听政,而另设四大辅政大臣?
顺治,皇帝,多尔衮《康熙王朝》,顺治为何不让孝庄为康熙垂帘听政,而另设四大辅政大臣?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康熙王朝》,顺治为何不让孝庄为康熙垂帘听政,而另设四大辅政大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顺治皇帝去世时,建立“四大臣辅政制度”,实际上是充分总结了顺治朝初年多尔衮摄政专权的经验教训而做出的决定。
皇太极去世后,当年还不满6岁的顺治皇帝福临在皇位竞争中非常“幸运”的胜出,坐上了大清王朝皇帝的位置,并且有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进行辅政。
然而,在此之后,多尔衮便逐步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多尔衮持续不断的打击代善家族的两红旗势力,同时不断排挤济尔哈朗,最终将济尔哈朗排挤出了辅政序列,由自己的亲弟弟多铎接替了济尔哈朗的位置,之后更是擅杀掉了顺治皇帝的大哥,肃亲王豪格。
多尔衮先后强迫顺治皇帝将自己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直至皇父摄政王,一时间风光无限,权倾朝野,甚至还将皇帝的玉玺和印信全部带到了自己的府上,在自己的府上进行办公,这时的多尔衮已经成为了大清王朝实际意义上的统治者,直接威胁到了的是顺治皇帝的皇位安稳。
多尔衮当政时期,为了排除异己,稳定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不少人都受到了多尔衮集团的迫害,也留下了诸多历史问题;而在多尔衮倒台之后,接踵而至的又是对于多尔衮集团的清算。这一来一回造成了大清王朝内部的极大损耗,也极大激化了八旗内部的矛盾。
正是鉴于多尔衮摄政专权的经验教训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所以顺治皇帝在弥留之际与自己的母亲孝庄太后商议,挑选四位上三旗的亲信大臣进行辅政,而不是再度安排皇室宗亲,目的就是通过“四辅臣担当国事,裁决庶务,入白太后(孝庄)”来保证皇权的稳固。
于是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临终前安排了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其中索尼为首辅大臣。
顺治皇帝去世后,这四位辅政大臣在顺治皇帝的灵位前进行了庄重的盟誓:
“兹者,先皇帝不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为庸劣,遗诏寄托,保翊冲主。索尼等誓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馈遗,不结觉羽,不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若复为身谋,有讳斯誓,上天殛罚,夺算凶诛。”
孝庄太后没有进行垂帘听政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
一方面,就是后宫不得干政的祖制。
多尔衮专政时期为了避免“后宫干政”的局面的出现,制定了严格的“后宫不能干政”的制度,就此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后宫的条目与规制。这一点从孝庄太后开始,一直到“辛酉政变”的发动,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前,都得到了很好的坚持和传承。
另一方面,就是要钦佩孝庄太后卓越的政治远见以及对于整个王朝发展的强烈责任心。
孝庄太后出身于科尔沁蒙古部落,并不是满洲人,在朝堂之上本就不具备政治基础与支持力量,况且,孝庄太后之所以能够成为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帝王而为后世敬仰,也是因为其高尚的品德以及对于大清王朝的强烈责任心。
处于对政局稳定和王朝发展的负责任表现,孝庄必然会选择最为有利和有效的方式维护政局的稳定与发展,而不会因为一己私欲而讲国家陷入动荡之中,只一点是要予以肯定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朝祖制女人不能干政,女人再有本事,能力再强也不能掌权,孝庄太后工于心计,有谋略,政治手腕强,有才华,但她的权力欲望不是那么强,她也不想破坏祖制,而慈禧太后是特例篡权垂帘听政掌权47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了解这个事情,首先得理理皇太极,顺治这两个皇帝的事及清朝的一些政治制度了。
皇太极是顺治的老爸,但是不代表皇太极死后,顺治福临就一定能做皇帝,顺治能做皇帝那是清朝初期两派势力尖锐对立的结果。
这两派势力就是以豪格为首的两黄旗,另一派以多尔衮为首的两白旗,在皇太极死后,这两派都想做皇帝啊,所以争斗很激烈,但是最后谁也没拿下对方,只能折中决定选择皇太极第九个儿子做皇帝,也就是福临顺治皇帝。
这里顺带先说下顺治死后,选择的辅政四大臣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辅佐康熙皇帝。这四位辅政大臣都是在豪格和多尔衮争夺皇位时,极力反对多尔衮的重臣,没有这股势力,福临顺治能不能当上皇帝真不好说。总之福临做了皇帝后,这四人自然成为了顺治皇帝的心腹,忠臣。
顺治做了皇帝,但年纪很小啊,主要是多尔衮辅理国政,因此多尔衮的权利和威望更加大了,完全在顺治皇帝之上了。顺治皇帝肯定不开心了。加上多尔衮和顺治他妈孝庄皇后的复杂关系,更加让顺治皇帝对多尔衮不满,甚至对孝庄也是有意见的。
因为在顺治皇帝心里,多尔衮当时在皇太极死了就不该来抢皇位,孝庄就不该站在多尔衮这方势力这边。
所以当顺治皇帝亲政后,帮助过自己当上皇帝的大臣(比如前面说的那四位索,鳌,遏,苏)都得到重用,即使在以后自己病死前,依然委托四人为辅政大臣,协助年幼的康熙皇帝处理国家大事。顺治皇帝如果让孝庄出来辅政,那岂不是把孝庄培养成第二个多尔衮了吗?顺治做皇帝时,多尔衮辅政,权利,威望极大,自己受够了委屈。顺治真不想自己儿子康熙走自己当年的路啊!
最后再简单说下清朝的一些政委制度,顺治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也就是从顺治皇帝开始,都是直接选择谁做皇位的继承人的,并且以大臣辅政,一些王公贵族不得干预。因此,力助顺治当上皇帝的索,鳌,遏,苏这四位异姓贵族才有机会坐上四大辅政之位。
上一篇:人生路漫漫,以后的婚姻会幸福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