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电视剧里的是真的吗?在满清之前,老百姓见官员,官员见皇帝要下跪吗?要自称草民、卑职吗?
皇帝,官员,明朝电视剧里的是真的吗?在满清之前,老百姓见官员,官员见皇帝要下跪吗?要自称草民、卑职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看《金瓶梅》,名义上写宋朝,实际上写明朝,应该是嘉靖 万历年间成书,书里描述老百姓见到了官员要跪,穷人见到了富人也要跪。
有一段写西门庆看戏,买了点瓜子,卖瓜子的穷人跪下磕头谢谢西门庆,书里的磕头都是磕四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朝的臣下不可直视皇帝,用一块板挡住眼晴,这块板隨身带起名叫笏板。皇帝一不高兴,就当众打臣下的屁屁也是从明朝开始嘀,从此士大夫读书人彻底颜面扫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官员路过,鸣锣开道,这一风度当代慢慢不见了。
社会向文明发展,也一定向文明发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跪”,在古代南方就是坐的意思,也就是跪坐,行礼的时候身体前倾一些,所以“跪拜礼”在秦汉时期是非常普通的礼节,但是行大礼就要“五体投地”了。现在依旧保持这一传统的就是日本了。
“高桌大凳”是从北方传入的,在北方,跪和坐是分开的,“跪”就是行大礼了,随着中国朝代的不断更迭,政治中心逐渐北移,所以,“跪拜礼”就成为了比较隆重的礼仪了。也就是说,中国的礼节是从开始“坐凳子”起有了变化。
君臣之间的礼仪也不像大家所知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那样。秦汉时期,君臣礼节多到让人崩溃,丞相行礼皇帝必须还礼,相敬如宾,在元朝以前的唐宋时期,君臣关系更加平等,当时治理国家叫做“君臣共治”,大臣可以“骂”皇上,皇帝还不能公报私仇,比如魏征同志。
不过到了元朝时期,由于是游牧民族,所用的大臣几乎都是原来的家奴,皇帝也没有什么客气的,也就只剩下了臣礼了。到了明朝,朱元璋是要饭的出身,没啥文化,所以明朝出了很多奇葩皇帝,还有很多比皇帝权力大的太监,也更不要说什么君臣之礼了。
清朝时君臣之间的礼节还是有所保留,尤其是满汉大臣之间是有区别的,称呼也是不同的,见了皇帝,满族的官员会自称“奴才”,汉族官员会自称“臣”,皇帝一般会直呼满足官员的名字,但对待汉臣一般是称其“官衔”。
所以,纵观历史,其实是皇上的地位越来越尊贵,大臣的地位越来低微,高度的中央集权也是中国在近现代走向屈辱的一个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奴才一词本来不是对汉人的称呼,是满人对自己人的称呼,奴才在满人看来,是比较亲切的词语,汉人对皇帝都是称臣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电视剧很少看,骗不骗人不知道。
满清之前,元、明两朝是要跪的,宋以及宋以前是不需要跪的。但是民见官不需要自称草民、卑职、什么的,唱名见官而已。要知道过去平辈人之间是互相叫字的,只有上辈人才直接喊下辈人的名,名与字是分开的。官员见皇上称臣足以。满清才开始的奴才、草民、卑职什么的。
要说这个跪与不跪,表面看起来是礼仪问题,其实并不是。所谓礼仪,只是把欺负人、压迫人说的好听点而已!
跪与不跪,是君臣力量此消彼长的结果。也有生活环境,生活设施,生活方式的影响。
历代以来,皇权专制技术一代比一代完善,从秦汉的君臣共治一直发展到皇家一家专制,其中以朱元璋用十好几年之时间夺取了相权为顶点。清袭明制也。
至于生活环境。生活设施、生活方式的影响,五代十国的民族大融合,高凳子被接收之后,也方便了一人高坐,一人匍匐的威严感。不然,大家皆是如日韩那样跪腿而坐,上下级之间也不方便摆出前面说的威严仪式不是。
不过,要相信,就算没有高凳子被引入,只要君权专制,臣相没有发言权,也一定发展出其他可以类比下跪的仪式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中国,学而优则仕的观点深入人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因为官员又叫父母官代替皇帝守牧地方相当于自家的父母。而古代人讲究以孝道治理天下,这个就算皇帝都不敢轻易违背。不孝忤逆,可是十大不赦之罪的。所以当官相当于给老百姓当爹,权利相当的大。才会使得人趋之若鹜前仆后继,平民见官必须要下跪的。除非你考取过功名,比如说,最起码也要有秀才的功名。关于同样也是官员的人互相见面到没有必须要下跪的礼节,但是,要想上级领导脸面上好看,自愿下跪口称卑职?想来多少会得到领导的中意。有一种情况属于例外的,对方代表皇帝来检察工作或者是传达指示这个属于钦差大臣,见到任何级别的官员都无需行礼。因为代表了皇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