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我请问一下农村人口为什么外流,为什么有空心村请仔细想一下?
农村,农民,制度我请问一下农村人口为什么外流,为什么有空心村请仔细想一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人口城镇化是未来发展趋势。
大城市有钱人到农村山区兴建别墅也是未来发展方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我根据我们村的实际情况说说自己的观点。我们村也是纯山区,人口最多的时候290口人,当时土地承包到户人均土地占有量515平方(合0.75亩,5个级别包括山坡地,村里人都很勤奋,刚分田到户那几年没有外出打工的,都在努力经营着自己那点土地,种点蔬菜,发展点经济树是唯一的经济来源。
从土地承包到户至今年轻人一个个从学校毕业,有考大学在外有了固定工作不回家的,也有从初中高中毕业也不回家在外找个工作的,现在在家种地为生的人低于5O岁的没有,50多岁在外打工的也还不少。
由于大部分的人都在外拼搏,房屋没人住,年久失修倒塌不少,空心村形成了,在家的这一小部分人基本上都集中在公路附近。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根本原因就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太少,不足以养家糊口导致,试想一下人均那么点地充其量一年能有多少产值,因此大部分人选择离开另寻出路,在外的人也很无奈很无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农产品价格低,农不养家无法生活,所以出外打工才会有空心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靠从地里挖出钱是难上加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前生产队的时侯田很多,也都是种双季,一个五六十户的村子,光稻谷就收七八十万斤。农忙时节“双抢”男女老幼上阵要忙二个多月。农闲时还种地瓜和上山搞副业造林等,一年当中没几天闲的。这样忙碌一年,人口多的户主还要借支过年,一般人家分红个百八十元就欢天喜地。
八十年代后期、田地分户没几年后,双季全部改种单季,农民虽闲的时间较多、但都还在村上。年青人到乡镇、集体企业上班、年纪大点的依然在种田,年青人下班归家帮忖着农活也算忙得过来。
九十年代后,更偏远的山垄田开始抛荒、或种上果树,地势较好的村子的农田搞新农村建没盖起了成排成栋的房子,这个时候大多数农村劳力才真正富余起来,农民也开始一带十、十带百外出谋生挣钱。不到几年挣到的纷纷在城里买房置业,乡镇里的事业单位纷纷迁往县城,有的乡镇高中也取消了、乡镇医院几乎成了摆设。为子女为就业人心都已往成市聚,农村的萧条日渐显现。二0一0年后这种趋势己经成型,有的村庄人去楼空、有的剩下三六九留守,全部出去也是早晚的事。农村的田地以经养不起人,很多农民宁愿让地撂荒买米过日子,农业成为副业可有可无。
弃之可惜、做又两难,可以说是一步三回首无可耐何没办法。空心村自然而然成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由于农资价格在逐年增长,生活成本在逐年上升,农民靠种一亩三分地,越来越难维持生存了,因此不断的会有种地的农民放弃种地,向城市流动,寻求生活的出路。农民如不外流,死守土地,结局,大家都饿肚子。这样农民外流速度与城市人民工资上涨速度成正比,与医疗价格上涨速度成正比,这样农村正处在越来越空心化的过程中。农村空心化的程度取决于留守种地的农民其农业收入接近城市职工平均收入及养老待遇为止。就是说,农村空心化的最后,留下的农民通过大规模的机械化耕种土地,按现在的粮食收购价格,及现在的蔬菜价格,一个农民需要种100亩稻田,或30亩菜地,才能维持与进城打工同等的收入。大约人均种70亩土地,全国15亿亩耕地,仅留2千万左右的农民来耕种,农民通过种地才能有打工一样的收入。由此农村人口目前外流的步伐远没结速,土地进一步向少数人集中,表现为农村进一步空心化,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最终城乡人口流动达到平衡,那时城市人口大约12~13亿,农村总人口大约1~2亿,种地的劳动力大约2千万,靠务农为生的农业人口大约5千万左右,农业实现大规模机械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生产水平,城乡全面实现现代化,城乡差距销失,中国实现全面崛起的中国梦。未来的农村是怎样一番景象呢?经过农业大学毕业,又经过专业培训的农业人才,只需三到五个人就能通过机械化现代化手段耕种和管理成千上万亩土地,从农资采购,到育秧育苗,直到田间简管理,以及农作物的收获及运输销售全过程几个人就能通过现代化手段予以完成,其收入及其医疗养老待遇达到城里人同等水平。到那时,农业发达了,中国才能最终进入到发达国家行列。然而照此发展,城市人口太多,农业人口太少,有失均衡,而且很多土地不适合机械化耕种,因此,让农民平均耕种二三十亩土地是较为适合的,然后通过政府补贴,使种地农民收入及养老医疗待遇达城市职工水平,使农村保持一定人口,不至太空心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之路,让农村香火代代相传,让我们永远记住乡愁。我们可将农业与城市公交行业类比,得出行业相似的结论,公交票价几十年未涨,农业粮食收购价格也几十年未涨,公交运作成本在上升,农业投入成本也在上升,但是公交司机收入靠政府投入不断提高,而政府对农业补贴微不足道,近些年农民种地收入不升反降,政府应该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农民种田规模达一定的适合的状态下,收入及医疗养待遇达城市职工水平,确保农村的繁荣与稳定,阻止农村人口过度外流,从而消除农村普遍空心村的现象。
上一篇:有钱人也会有压力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