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宦官魏忠贤,明明可以自立门户,为何还要扶持无心朝政的明熹宗?
皇帝,明朝,皇权宦官魏忠贤,明明可以自立门户,为何还要扶持无心朝政的明熹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宦官魏忠贤,明明可以自立门户,为何还要扶持无心朝政的明熹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明是谁?他为什么可以自立门户?
至于魏忠贤,你以为看门的狗特别凶,他就能够代替主人了吗?
在这里首先必须要明确皇权和臣权的关系,相生相克、相爱相杀,这才给了其他势力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
皇权与臣权此消彼长
这里说的臣权是狭义的臣权,指与天子共天下的士大夫。封建社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制度和礼教上都做了极大的努力,让人们相信“皇权神授”,不可侵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要服从天子管教。但是实际上,想让皇帝一人总理天下事务,绝对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便强悍如朱元璋者,也不能事无巨细的关照到。
于是中央根据实际需求设立相应的官制,帮助天子治理天下。百官一般各司其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君主能力逐代退化,百官逐渐形成利益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皇权和臣权难免产生一些争端。但是皇权再强,也不可能罢黜百官,臣权再强,也无力推翻皇权。因此就形成了长期此消彼长的局面。
士大夫集团不可能推翻皇权
虽然臣权和皇权此消彼长,但是传统礼教和封建思想的禁锢,使得臣权也必须向皇权低头。历史上纵使有很多功高震主者,但是最终也套不脱权臣的帽子,最终总有被清算的一天。因为“忠孝”是士大夫赖以立世的基础,即使他们权势滔天,也不能浇灭皇权的火焰。
皇帝为了压制大臣而扶植其他势力
其实不止宦官,还有后宫、外戚、勋贵、门阀等势力,都是在皇权与臣权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
拿汉代宦官为例,权力惊人。但是究其原因,却是因为东汉桓帝继位之初,朝堂出现党争,随后各地官员均有私自惩处奸人的案例,未经皇帝许可,私自处斩犯人。虽然按照史书记载,所惩处的都是大奸大恶,且有宦官、宠臣庇护,无法走正规司法程序,但是这种行为却是对皇权极大的漠视。
并且东汉自中后期以来,皇权逐渐受外戚掌控,包括桓帝在内的好几任皇帝都是以蕃王身份继承大统。一来没有接受正规的皇室教育,二来在宫中孤立无援,于是他们就借力于身边的宦官,与外戚和朝臣对抗。
与其说宦官之祸源自皇帝的纵容,不如说是源自其他势力的刺激。并且宦官相较于其他势力,最大的好处在于,百分之百忠于皇权,即使对皇帝不敬,他们也不敢公然推翻王朝,因为他们的老祖宗赵高,曾经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给他们明明白白的上了这一刻。
宦官只有依赖皇权才能发展壮大。
明熹宗的制衡之策有些失控
有人觉得明熹宗只顾着做木匠,不务正业,但是实际上,他绝对是一位懂得制衡的高手。明朝末期,是一个很复杂混乱的局面,党争、边患、天灾、民变,可以说稍有行差踏错,就容易酿成灾难。
而朱由校在位期间,最激烈的莫过于党争,初期重用东林党,随后又任由魏忠贤和客氏胡作非为,完全是对东林党的打压。
这就是臣权极度膨胀的后果,一位年轻的皇帝为了遏制臣权,才挥起了宦官这柄武器。然而他23岁就离奇去世,很明显制衡之术未能完全运用出来。
随后他的弟弟继位,局面更加难以掌控,很难说兄弟二人谁的能力更强,毕竟一个还没开始发挥实力,一个则是胡乱发挥实力。
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事,权势滔天的魏忠贤,在皇权面前就像一只纸老虎,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让他灰飞烟灭,何谈自立门户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认为魏忠贤可以自立门户的想法,是毫无道理的。
魏忠贤在势力最强大的时候,手下有十虎、十彪、十孩儿,四十孙等名目。看似赫赫扬扬,厉害非常,似乎把大明的政权全部掌握了。但实际上全不是那么回事。以魏忠贤的实力,在宋明之前要篡个位,大概是可以考虑冒险一试的。但在明清之际,是绝无可能的。如果魏忠贤真有了篡位的实力,他也不可能坐以待毙,那么轻易被崇祯皇帝给收拾了。
据说在崇祯继位之后,魏忠贤曾与心腹崔呈秀等人商量过篡位自立的事。但算来算去,还是没有成功的把握,也就没敢动手。不动手的原因很简单。等崇祯动手收拾阉党的时候,大多数人是可以保住性命的,一旦起事失败。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人头落地。这就是阉党最终没有起事的原因。
魏忠贤之所以不敢起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一是宋明以来,政治制度的改革,大大加强了帝权的力量。从国家制度的设计上,保证了皇帝的绝对权力。特别是经过明代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两代的改革,取消了宰相制,对宦官的权力也进行了限制,使得无论是内宫和外庭想要篡位都变得非常困难。
历史上朝廷中外臣力量过大,以至于篡位的例子有很多,著名的比如王莽、曹操、司马氏父子都是臣子篡位的典型例子。而内臣权力过大引起祸乱的也不少。比如秦朝的赵高,汉末的十常侍之乱。以及到了唐朝鱼朝恩,李辅国等都是可以左右朝局的大宦官。
正是因为历史的教训在前。朱元璋父子上台之后对政治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朝廷方面,取消了宰相制,实行内阁制。阁臣在明后期虽然取得了与以前宰相同样的地位,但他们的权利比之历代宰相小多了。宰相既有行政建议权,也有行政实施权,也就是说,他们既可以说,也可以做。但是,阁臣,只有行政建议权,却没有实施的权力。简单的说,以前的宰相可以管六部,而阁臣没有指挥六部的权力。这样,核心决策层人员的权力就大大减少了。没有实际的行政权力,只有建议权,就很难做出什么事来。
对于内宫,特别是宦官,朱元璋对他们的权力也做了种种限制,使得他们的权力也大大减少。
明朝的政治体制是,内阁决策,皇帝拍板定案,六部实施。皇帝批阅文件非常辛苦,于是,内阁司礼监担负了一个皇帝贴身秘书的职责,代替皇帝批复文件。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曹操、司马炎等为什么可以篡位,而明代的官员却不能。曹操的丞相府可以脱离皇帝直接处理政务。皇帝被架空了。而魏忠贤看起来权势很大,但是,他当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整人,但是,在国家的大政方针上,他也必须按照当时的规矩办事。办事程序是内阁建议,皇帝批准。六部实施。魏忠贤在其中的作用,就是代表皇帝做政策批复的工作。大家虽然都知道,这是他的意志,但是名义必须是皇帝的。也就是说,他必须挟天子才能令诸候。
上一篇:你的记忆里,有哪个菜,是你离开家乡之后,很想吃又很难吃到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