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光勤俭治国,大清为何越治越贪?
道光,皇帝,清朝道光勤俭治国,大清为何越治越贪?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内忧外患。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清朝活在自己的体制内,皇帝再勤俭治国,也挡不住江河日下的局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个皇帝节省有个屁用!全国多少官员,多少衙门!清朝在乾隆后期,国家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凸出了,到了嘉道年间已经是积重难返了。道光皇帝只能做守成之君,如果有雍正的手腕,魄力,兴许能够力挽狂澜。可惜,历史不容假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一再证明,仅靠统治者个人的德行,不足以胜任治理国家的重任。不必说道光,就连明朝的亡国君主崇祯帝不也曾经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地挽救帝国于危亡吗?结果又怎样?上天并不怜惜一个皇帝的廉洁自律。只有具备雄才大略,能够把握大局,切中时弊,果敢地实施符合实际变法改革的伟人才能挽狂澜于既倒,从而扭转乾坤。道光皇帝的例子,也说明一个道理,缺乏战略眼光,抱残守缺,没有一个系统的改革方案,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的统治者,注定不会成功,这对于今天我们治国理政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反面教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道光勤俭治国,大清为何越治越贪?个人认为勤俭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普通老百姓来说,勤俭节约不一定能大富大贵,但一般不会败家,这是好事。而作为皇帝勤俭节约却不一定是好事。譬如说,崇祯帝为了节约每年30万两银子的驿卒开支,结果李自成下岗失业了。丢了铁饭碗的李自成开始造明朝的反,崇祯帝无奈吊死在歪脖子树上。其实皇帝治理国家勤俭节约、开源节流,本来也没错,这是体恤民情节约民力的表现,但帝王只知道勤俭而不知道针砭时弊,勇于大刀阔斧的改革,一切都是徒劳无功。这里再举一个正面的例子――雍正皇帝。雍正帝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勤俭自不必说,最重要的是雍正主要不在于勤俭而在于治国,是真正的“治”国。现在很多人都只知道康乾盛世,误以为康乾盛世是康熙乾隆爷孙俩的功劳,其实没有中间雍正帝的励精图治大清朝早就完蛋了。康熙晚年国库虚空贪腐严重,雍正帝上台后锐意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设立军机处……每一项制度设计都是贴合实际影响深远,到雍正去世时国库存银六千万两,这才有后来乾隆皇帝的败家资本。作为雍正曾孙的道光帝只学到了勤奋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的治国本领,在位三十多载除了衣服打补丁啃烧饼让人印象深刻外,在反腐制度创新方面毫无建树,对于官员们来讲,天下是皇帝家的,皇帝老子平庸无能手段不行,各级官员不贪才怪,贪腐越来越严重也就不可避免。另外插一句,道光领导的大清帝国在后来的鸦片战争中被英国打脸一点也不意外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封建体制已到没落时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坏就坏在,这个王朝封建极权,早引入西方的民主自由,也不至于这么苦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光勤俭是可悲。四万万人囗、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道光能花了几个钱?得把政治疏通了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腐败。
上一篇:为什么现在的人都喜欢说生两个女孩的人好命?难道男孩就不好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