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理解老子说的“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这句话?
的人,善于,善战怎样理解老子说的“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这句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引文】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路见不平一声吼”,若见恃强凌弱、欺善怕恶之人或事,怒而斥之、奋身而出,岂非吾辈?!
四、附说:
社会上某些“酒囊饭袋”,在温饱而无聊之余,搞一些“冒险”行动。比如:在高楼顶上边缘,做一下“托马斯全旋”啥的。
曾经的西方国家开拓未知、征服自然,那些冒险行为,还是高尚而伟大的。然而此类矫揉造作的“托马斯全旋”冒险,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想要真正认识一个人,不是靠小聪明设置考验去发现;想要真正体会人生的意义,不是做作地表现、勉强地行动。用心生活、真情待人,才能有高深的心领意会。
KO!
(game over)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士者,君王及侯爵伯子男以下的百官也。
武者,封堵百姓也。
战者,包围也。
怒者,愤恨百姓也。
故,老子之言“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者,乃是说:
——最会为官的,不会封堵百姓;最会包围百姓的,不会愤恨百姓。
——老子所言也,不离以无为而治国爱民。武与战之字,绝非言“现代汉语之所谓武术动武武器”,以及“战争战斗战胜”之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68章的内容,我在〈非常诠释《老子》〉中,译释如下。
编目:利用规律服务于人类需要是为人的最高准则。
原文:略。
解读:《道》的全部内容可简化为:为无为;无为无不为;或争不争。
人们的社会角色不同,都可以利用规律于其中进行选择。认识到事物皆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利用这一特性,以服务人类的需要。这是为人的最高准则,符合夭道就是配天 ,就是用人之力。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士卿者选择不武,战者选择不怒,胜敌者选择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不同角度皆为〈善〉。处事为善皆为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发现规律,利用规律就是顺天应人之道,就是配天,是古代最高的法则。也是现在的最高法则。
译文:具有全局观点的人,不炫耀武力;善于作战的不被激怒;善于胜过敌人的不与对方交战;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这就称为不争的道徳。是用人之力,是符合天道的,是古代的最高准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古之善为士者不武,
士:军人
自古以来,善于为道的军人不会以武力逞强。
善战者不怒,
善于运用道打仗的人不因怒而战。
善胜敌者不与,
善于取胜的人,不交战而能征服对手。
善用人者为之下,
善于利用他人作用的人,谦卑处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这就是无为不争、是借力使力,是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
译文:
自古以来,善于为道的军人不会以武力逞强。善于运用道打仗的人不因怒而战。 善于取胜的人,不交战而能征服对手。 善于利用他人作用的人,谦卑处下。这就是无为不争、是借力使力,是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
分析:
本章以战争为例阐释无为不争的致胜策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此句话来自《道德经》的第六十八章,本章老子主要论述兵法之道。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中了敌人的激将法,圈套;善于胜敌的人,避其锋芒,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象水一样,利于万物,处众人之下。善于运用别人之长,只有这样,才更符合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此言出自《道德经六十八章》。
文稚的话,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粗俗的话,叫唤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叫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