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妈妈、爸爸是外来词汇吗?
新文化运动,爸爸,妈妈妈妈、爸爸是外来词汇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最近发现许多国外视频,称呼爸爸妈妈和汉语同样的发音。而许多古装剧称呼为父亲、母亲!有知道的朋友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爸爸妈妈”不是外来词汇,但是由于很多人的误解,会误认为是外来词。
主要原因是对于大众来说,普通话是北京话。而北京,或者包括北京的华北地区,是普通话的语言基础,但是普通话实际上的书面语形式是现代白话文书面语,北京读音而已,并非北京话。
对于认为自己正宗的华北人可能会产生误解:“我们的语言里以前没有爸爸妈妈这种称呼父母的习惯啊,而英语里口称母亲就有 mama。papa,所以产生误解也很正常。华北人以前称呼自己父母为“爹娘”,而不是“爸爸妈妈”
什么时候开始称呼自己父母为“爸爸妈妈”了呢,这个应该跟新文化运动有关系。
新文化运动包括着语言文学革命,国语运动,新生活运动........正式书面语言从文言文转为白话文,现代白话文书面语“爸爸妈妈”这种口称就多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应该是跟新文化运动时期江浙在文化上的地位有关系。江浙人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导性力量,比如现代白话文的开山鼻祖鲁迅,比如林语堂,钱玄同梁实秋.....
当然不止是江浙人但是也是跟江浙基本属于一个区域范围之内的精英比如胡适....
民国时代的国文教材《开明国文讲义》甚至主编全部都是江浙人。现代广播和电影也是发端于上海这个江浙城市的。
上海的老电影就已经口称父母为”爸爸妈妈“了。我们甚至要注意,国语运动的主导性力量也是来自这一区域(国语基于北方官话尤其是华北官话但是其主导性力量确是江浙一带知识分子),导致了大量的江浙方言成分进入普通话,其影响是惊人的,甚至改变了华北地区的核心词汇,“爸爸妈妈”是最典型的新文化运动江浙人给华北人带来的“外来词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确的告诉你,不是。
据魏晋时期的古书《广雅》记载:爸,父也。妈,母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不是了。
其实生理医学早就得出结果,世界上,几乎所有地区对【妈妈】【爸爸】的发音都非常接近,并非文化传播的问题,而是人类自身发音的影响。
ma mo mu mi ba bi pa po等,这些音阶就是人自出生后,最早能够清晰发出的声音。当人类进入了语言文明,这些音阶就是孩子与父母最早的交流,从而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成为专门称呼父母的语言。
这跟外来词汇扯不上任何关系。事实上,连幼年的猩猩都是发出这种声音来与母亲沟通的。什么外来词汇这么厉害,连猩猩都同化了?幼年的猩猩又怎么可能明白这些音阶在人类社会里的涵义?
外来词汇再牛,也无法影响到刚出生不久的婴孩的发声。所以,所谓【外来词汇】的说法完全是没半点可信之处的谣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外来词汇,是拟声词,模拟婴儿的声音,人生下就先会喊爸爸或者妈妈,所以在世界上不论任何一个国家爸爸妈妈的发音基本是一样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人说:"爸爸""妈妈"这词语来源于俄语,真是这样吗?可能对北方人来说是这样,他们叫的是"爹”"娘”。那南方人,特别是四川人,把父亲的弟弟称为"爸儿”,"二爸”"三爸""幺爸儿";小儿多病还要给他找个"干爹""干妈"。这又是咋回事儿。更有甚者,在骂人的时候常说"我Ⅹ你妈”。这是中苏友好以前几百年就有的。可见"爸"“妈"在中国词汇中早就存在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