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西游记原著中,取经团队最难过(差点过不去)的一难,是哪一难?为什么?
唐僧,西游记,这一西游记原著中,取经团队最难过(差点过不去)的一难,是哪一难?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西游记原著中,取经团队最难过(差点过不去)的一难,是哪一难?为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僧取经团队一路西行创业,如歌词所唱,翻山涉水,两肩霜花,风云雷电任叱咤,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取得真经。
在这八十一难中,每一难都是惊险四起,艰难叵测,令人揪心。我认为最难的一难,也是最令人痛心的一难,它就是原著中的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僧,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难即是我们常说的三打白骨精。
一个团队的创业之路,有时艰难的并不是外面的挑战,而是来自于内讧。无疑,这一难,就是唐僧内部团队的内讧,甚至搞出严重的分裂,以致大家分道扬镳。
一、这一难之所以差点过不去的原因之一,是团队的领导人与下属缺乏默契与信任。
孙悟空因为有火眼金睛的神通,所以能一眼就能看出白骨精的变化,奈何唐僧凡胎俗骨看不出,而猪八戒、沙和尚的功力火候不够,也看不出白骨精的变化。这种情况之下,孙悟空也是无可奈何,唐僧又只流于表象,不懂深层分析,猪八戒也只知煽风点火,沙和尚更是一个没有主见的的队友。
此时,一个强大的团队,应该是相互信任,相互默契地好好沟通,而不是相互谴责,甚至搞分裂。孙悟空在第三次打了白骨精之后,唐僧这个领导人,一心认为孙悟空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了乱杀无辜之罪,痛恨地写下贬书。
可怜孙悟空这个骨干团员,百般无奈,只能交待沙和尚“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直到要离开,孙悟空依然不忘保护唐僧,这样的骨干团员真的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
接而孙悟空“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然后径回花果山去了。这一切的矛盾,无疑是唐僧没有识别真相的能力,却又对自己的属下缺乏信任,而猪八戒又只懂拍唐僧的马屁再煽风点火,此时这个团队分裂了。
二、这一难挺得过去,终究是团队精英的大量,还有猪八戒这种见风使舵的“交际高手”。
整个团队分裂后,唐僧这个领导人继续前行,但是凭猪八戒与沙和尚这两个队员,是解决不了困难的。果然,黄袍怪捉了唐僧,猪八戒与沙和尚一点办法都没有。
此时的猪八戒,只能又发挥了他的高明“交际手段”,飞去花果山央求孙悟空。他被孙悟空一番奚落之后,“猪皮”很厚的不放在心上,反而很聪明的使用激将法,孙悟空念忆唐僧的恩情,又加上刚烈的性格,那受得了猪八戒这么一激?马上与猪八戒飞回到团队中打黄袍怪。
最后,这一难坎坎坷坷,波折不断,终于能顺利解决。我认为这一难是最难过的,而且这一难在原著中,它的叙述章节是最多的。《吕氏春秋》有言:“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唐僧取经团队的这一难中,最大的危机在于做不到“欲胜人者,必先自胜”。自己的团队做不到上下同心,团结一致,才是最大的劫难。这个《西游记》典故,于我们的现实而言,我相信是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西游记》原著里,唐僧师徒历经万难,终于从如来佛祖那里取得了真经。这时就有朋友好奇地问了,那唐僧师徒取经过程中究竟是哪一难最凶险,最难过呢?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非常妙!是啊,九九八十一难,到底哪一难才是师徒取经路上最难闯过的一关呢?
有的朋友说,五庄观中十八难是最凶险。那孙悟空一怒之下打倒了天地灵根人参果树,无奈能耐又不如地仙之祖镇元大仙。要不是观音菩萨用甘露水救活了人参果树。唐僧师徒能不能去取经还是一个问题呢!
也有的朋友说,那五庄观一难根本就不算事。哪里有鱼篮现身三十八难凶险啊!要不是观音菩萨拿鱼篮将金鱼精拿下,唐僧的性命都难以保全。
更有的朋友不服气,你们那全是浮云。要我说啊!火焰山四十八难才叫一个难呢。孙悟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不惜撕下脸面得罪牛魔王一家。而且还欠了一圈仙佛的人情债。这才过了火焰山。不用说,肯定就是这一难!
围观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还有狮驼六十一难、无底洞六十九难、赶捉犀牛七十七难......
恒实站在一边静静地听着。直到最后再也没有人发表意见了,恒实这才不慌不忙地发言:“众位,大家说的确实不错。但请记住一件事,那就是这出戏的男一号是谁?唐僧!而取经中有一处是大家都忽略的。那就是西梁国留婚四十三难!”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咱们先分析一下,取经大业最早是如来提出来的,他说:“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结果呢,观音奉如来旨,在东土还真寻到一个取经人玄奘。
总而言之,取经的男一号是玄奘,就算其它人去取经如来也根本就不会甩他!
而西梁国留婚唐僧其实已经动了凡心,要不是后面琵琶精的插足,这几乎就坏了如来的一手妙棋。?且听我慢慢道来。
其它的不说,我只拿原著中的一些细节举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我说的是否有错。
三藏道:徒弟,我们在这里贪图富贵,谁却去西天取经?好一个反问,其实就是在等人给他个台阶下呢!.......唐长老一把扯住行者骂道:......教我在此招婿,你们西天拜佛,我就死也不敢如此!此时有些气急败坏了,总之就是我要留下了,如来和太宗那里该如何交待?问话全是活套,一个套接着一个套。
有的朋友说,恒实你这理解的实在太牵强。哪有仅靠唐僧的只言片语就断定圣僧动了凡心呢?别急,咱们还有最关键的证据:
在西梁国的前后,唐僧见人的礼节是:“三藏欠身道”、“三藏合掌道”、“即欠身合掌道”、“三藏合掌答曰”、“乘马辞别而行”......而在西梁国,唐僧的举止却是:长老慢下龙车,对女王拱手道:陛下请回,让贫僧取经去也。
这一个拱手却是大有文章。明明可以合掌行佛门礼的他,却偏偏要拱手行俗家礼。在女儿国这集里,唐僧不仅破了妄语戒、又自毁承诺(喜宴通皆吃了,如何却又变卦?)、此时的他,行一个俗家拱手礼,这其中的弯弯绕难道就没有说明唐僧的小心思吗?正所谓““不怕淫念起,就怕斩念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