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嘉庆帝赐死了和珅明明很贤明,为何没能挽救渐渐衰败的大清?
嘉庆,乾隆,皇帝嘉庆帝赐死了和珅明明很贤明,为何没能挽救渐渐衰败的大清?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嘉庆帝赐死了和珅明明很贤明,为何没能挽救渐渐衰败的大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大都因为皇帝懒散怠政,昏庸无能或者荒唐无度造成的,然而大清是个例外,几乎每个皇帝都很勤政,也都想富国强兵,大清的衰败始于道光帝,其实在嘉庆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有人问了,嘉庆皇帝赐死和珅,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为何没有挽救大清衰败命运呢?嘉庆之后的皇帝也是很努力的,道光皇帝号称史上最节俭的皇帝,连口猪肉也舍不得吃,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就是道光帝力主实行的;咸丰帝也不是一个昏君,也为富国强兵做出不懈的努力,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奕欣、张之洞所发动的洋务运动没有同治皇帝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光绪皇帝的百日维新,让大清看到了变法图强的曙光,也看到了君主立宪制的希望……就如阎崇年所说的大清无昏君、无暴君。
我们来看看乾隆死后,给嘉庆留下一个什么摊子,他刚上来,四川、湖北、陕西等地农民义军集中爆发,东南沿海义军,白莲教、北方天理教等风起云涌,乾隆时期所掩盖的矛盾都在这个时期井喷,嘉庆皇帝疲于应对,光湖北爆发农民义军,大清为花费了2亿两白银军费,导致国库亏空,钱粮漕运的积弊,造成国库收入锐减,
乾隆在位时期,六下江南花费巨大,所谓的“十大武功”造成连年用兵,军费开支用去了国库大部分。人口急剧膨胀,基层根基腐化,本来很尖锐的人地矛盾,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大量的失业农民成为起义军的主要来源,这也是雍正无法解决的问题;乾隆晚年时期就把“康乾盛世”的红利透支殆尽,能力平庸的嘉庆,一个人改变不了制度,更改变不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惯性阻力。
我们再来看看和珅,和珅身兼十大重职,会说五种语言,在很多方面都是有贡献的;虽然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但是和珅的钱也都是皇帝的钱,况且和珅所贪的钱,都是物品换算折合的,房屋商铺都是按市价折合的,这些东西只有纸面上的价值,本身真金白银并没有多少,远不像书上夸张的那样,顶十几年的国库收入。
和珅的那点钱,对于当时的大清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乾隆时期所掩盖或者压制的矛盾,都在嘉庆时期集中爆发,这个倒霉的皇帝,又治腐又整军,那边还要平农民起义;嘉庆能力本来就平庸,有种小马拉大车的感觉,只能勤能补拙,呕心沥血最后跟雍正皇帝一样累倒在朝政中,不得不说,在皇帝当中,嘉庆跟雍正一样都能评上劳模。
嘉庆时期,正是西方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飞跃发展时期,西方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嘉庆皇帝在经济上还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继承传统有余,创新进取不足,彻底断绝了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大清在第一次超车道上被西方压过。
总之,嘉庆嘉庆不遗余力地振兴大清,但空有雄心抱负,空有扭转帝国颓败的豪情,他最大的失误就是墨守成规,闭关锁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大好良机,所谓一步错,步步跟不上,这也为大清的命运埋下了伏笔。他没有胆量和谋略,能力不足,更没有革新的勇气,虽然为国殚心竭力,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无法改变大清江河日下的历史潮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嘉庆皇帝来说,继位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缺钱。这是一个出乎意料的情况。清朝从雍正时期开始,每年国库都有积蓄。直到乾隆五十五年时统计,国库仍有八千万两白银的积蓄。
可是,从嘉庆二年到嘉庆五年的全国府库清查中,各地府库已经积欠白银两千余万两,国库也没有攒下多少银子。前后十余年,造成如此巨大的财政亏空,本就足够骇人。可是,如果仔细分析,也并非没有根源。
清朝国库的亏空,起源于乾隆皇帝。很长一段时间内,乾隆都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到后期开始,乾隆开始愈加好大喜功。为了成全自己“十全老人”的称号,多次发动战争,军费开支过亿。
乾隆在位时,多次巡视天下。每次巡视,都要求奢侈华美。每次巡视,都要求奢侈华美。修建圆明园、避暑山庄,举办宴席,这些让官场奢侈风气兴起。
乾隆的做法,也曾有大臣劝诫。纪晓岚就曾上书乾隆,“东南财力竭矣。上当思所以救济之”。结果这个提议遭到乾隆怒斥“朕以汝文学尚优,顾使领四库书馆,实不过娼优蓄之,汝何敢罔谈国事。”自此以后,更少有人敢向乾隆提反对意见。
后来乾隆重用和珅,更让官场奢靡贿赂的风气愈演愈烈。国库消耗极快。乾隆五十七年时统计,国库银两已经从八千万两,下降到一千一百八十二万两。乾隆晚期,国库银两仅剩二百余万两白银。
也就是说,在嘉庆还没有继位以前,清朝国库就已经所剩不多。不过,这仅仅是开端。嘉庆元年,湖北爆发起义。
朝廷虽然迅速诏令湖广总督镇压,可是,起义浪潮仍在不断涌起。因为这些起义者中,很多都是因为官吏贪腐,被逼上绝路。所以,朝廷军队镇压得越厉害,起义声势就越高涨。
这场起义从嘉庆元年开始,到嘉庆九年结束。中间经历乾隆驾崩,和珅被诛,才被勉强平定。而朝廷也付出巨大代价。
清朝为镇压这场起义,投入超过2亿两白银的军费。这个数字,大概等于当时清朝5年的国库收入。这时候的嘉庆,真的是山穷水尽。不过,当时清朝国库的亏空,巨额军费开支,仅是其中一个原因。
钱粮漕运的积弊,则直接造成嘉庆时期国库收入的锐减。清朝时,钱粮赋税是国库收入的主要来源。可是,嘉庆时期,却出现长时间的钱粮亏空。
这也是为什么,在嘉庆二年到五年的清查中,亏欠了两千万两白银。造成如此巨额亏空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官吏贪污,侵蚀、挪用了这笔钱。
这种情况,在雍正时期,也曾多次发生。但是,当时严厉除贪,刹住了这股风气。可是,到乾隆中后期,随着官场风气的演变,这种情况变得更加变本加厉。官员会把库银拿出去借放,赚取利息。或者直接私吞。这些做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朝廷规定的赋税钱粮,不能按时收入国库,造成积欠,形成亏空。
当时官场上都有一种潜规则,会把亏空移交下任官员,任任叠加,亏空永远都在,却无人负责。有些州县也会直接盘剥百姓,填补国库库空。
上一篇:在春季里,你会吃野菜养生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