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觉得运气真实存在吗?
运气,的人,我的你觉得运气真实存在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收到原单位老总的电话,希望我们回公司。
同时又收到佛山一家国营单位老总电话,请我们到他们单位当技术员。
所以恶运来临你拒绝不了,好运来临也拦不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运气肯定是存在的,而且是命中注定了的。
农村人大都信命。我一岁时过周办酒,族亲都在,恰好有个算命的路过,便叫他算算,算命先生把生辰八字翻来复去地捣鼓半天说这孩子将来是秦琼买马,蹭蹬一生。回过头来看见大人抱着我的一个同年同月只小七天的远房堂弟,只看了一眼就说:命里自有金和银,摸摸头来一百年。大人们听了,也都一笑而过。
八十年代末,我俩高中毕业都没有考上大学,便相约去了南方打工,都在宝安的服装厂做保安,干了两三年我和堂弟回乡体检当兵,结果我检上去了部队,堂弟近视被刷,从此我俩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
我在部队服役,退役后分到国企保卫科,还没上两天班,企业改制被下岗,家庭也妻离子散。只得又去了宝安找堂弟,堂弟又把我介绍到二十多年前打工的老厂(现在做电子了)做保安。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而堂弟呢?当年因近视未当上兵,回去后认识了当地的一个女孩,俩人决定在宝安定居,于是东拼西凑攒钱买了个带院子的民房。后来开发赔偿分了几套房产,除自家住外,其它都对外出租。而今老婆在家做做家务,收收房租,照应老人和孩子。堂弟闲不住,一直在原厂做保安,每月领着三干元多钱的工资,守着千万资产想低调都不成。妥妥的人生赢家。
而今我俩都五十出头,再回想当初算命先生的话,命中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命运这事,真的只有天注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运气是一定存在的,我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突发奇想把一颗不要的充电电池给锯开,想看看里面的成分是什么样子,锯一半了,正锯的得劲的时候呢,旁边一个同学走过去喊了一声:嘿你在干什么?我抬头回身说:我在开这个电池。还没说完,就听到砰的一声巨响,那个电池里面的好像一个钉子样的东西爆炸出来,然后对着那个墙反弹回来,如果我要是没这个同学叫我的话,我又没有起身回头答话的话,那个钉子一定反弹就会打到我的头上去了。把我吓得愣了10多分钟,真是运气爆棚啊。
这算不算运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就我个人而言,本人还是倾向于承认人的一生中,多少还是有运气的成份在里面的。
我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入伍当兵去的部队。那个时期的社会环境、思想认识、生活条件等等各方面都与现在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
那个年代的城镇兵退伍后,都是由国家统一安置的,绝大多数城镇退伍战士基本上都会被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或者是国营单位工作,即使是没啥家庭背景的人,至少也会被安排到集体单位工作。
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恐怕并不了解那时的社会构成。当时的单位主要分为:一是行政单位,也就是现在的公务员单位;二是事业单位,就是除行政机关和企业以外的那些从事社会服务的单位。那时的事业单位含义很广,比如说象医院、学校、银行,以及现在已经划分到国资委或财政部门管理的国企等等,在那个年代都是属于事业单位。举个例说吧,那时的食品公司,下属有肉店、菜店,用现在的眼光看,那一定是属于企业单位的,但在那个年代,它的性质却是属于事业单位的;三是国营单位。那个时候没有央企、国企一说,所有的厂矿企业,凡是属于国家的企业,全都一律统称为国营单位。比如你上街看到一个商店,那怕这个商店再小,甚至只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商铺,里面只有一个营业员,但它只要是属于国家的,那么,这个商店就会被冠之以“国营XX商店”;第四类就是集体单位,俗称“大集体”。这是由街道、乡镇一级组织的生产性或经营性单位。
前面三类的单位构成了当时城市经济的主体,是人人向往的单位,俗称“铁饭碗”。而在这些单位中,最让人羡慕的则是国营单位中的国防兵工企业和一些大型的工矿企业,一个人如果能进这样的单位,那就算是端上了铁饭碗当中的金饭碗啦!其主要原因是,这类企业的收入不但高于普通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国营单位,而且还有许多让人羡慕的福利,比如发放劳保用品、生活用品等等。所以,那时许多城镇青年入伍当兵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退伍后能够安排进这样的单位。当然,即使进不了这样的好单位,但至少也能解决就业问题。
我在当兵之前,为了解决退伍以后的就业问题,我家里提前就把我的户口转到了一家大型兵工厂的厂区,从理论上讲,我的户口转到了这个厂区,我的身份就成为了这个厂的家属子弟。按照那时的安置政策,我退伍以后,理所当然的就该进这个厂工作。而在那个年代,想进这个厂的人那可是挤破了脑袋的。就连转业干部想进这个厂,如果没有特别过硬的关系,那也只能是望厂兴叹。
顺便说一下,那时的干部政策不象现在这样,细分为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军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这五大类,而是一律统称为“国家干部”,大家都是按照行政级别领取工资。因此,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国家干部与在企业工作的国家干部,其政治待遇并没有任何差别,反而是在企业工作的国家干部的收入,以及每月的粮食定量,都要远远高于同级别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此外还有一些福利待遇也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难以企及的。所以,那时的人们都热衷于去大型企业,而不是去行政机关。这么说吧,在那个年代,如果你是一个交警,恐怕连找个对象都很困难。
上一篇:有没有一个,你想见又见不到,你想爱又不能爱,你想忘又不舍忘的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