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是否担心影视作品中的末日?
末日,人类,担心你是否担心影视作品中的末日?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到问题而且其实说实话,现阶段估计像电影里那种大规模全球性的灾难我觉得还暂时不会发生,我们终究也只是地球的生物,而生物的最大体征就是拥有生命,这也就是说,我们最总还是难逃一死。对于死亡的想法,或许在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一切行为,王侯将相,都是生命过程的不同,终究最后还不是归于尘土,所以无论未来怎样,活在当下就好,
另外,地球环保,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早着呢,我们看不见那一天,世界成住坏空循环不息,物质世界最终会被黑洞形成的引力旋风吸入进行物极必反式的物质能量到暗物质暗能量的转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着地球环境的急剧变化以及人类社会的无节制快速发展,影视题材中的末日是否会发生,其实这不应该是一个疑问,因为现在世界上的各种灾害,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都在一一的向人类表明,地球早已不堪重负。
影视题材中有各种各样的灾害发生在我们居住的这颗邃蓝的星球上。
《后天》讲述的是温室效应下,地球急剧降温,世界进入冰川期。
《全球风暴》讲述的是人类作死意图超控天气迎来的反噬。
《铁线虫入侵》讲述的是人类遭遇寄生虫不断死去的危机。
《终结者》系列《黑客帝国》系列讲述的是人类科技的发展未来,遭遇人工智能的反叛。
《生化危机》《我是传奇》等,讲述的是人类生物智能开发下的种族灭亡。
除此之外,还有战争、瘟疫以及未来可能有的外域文明入侵,等等的影视作品。其实我们抛开娱乐成分不谈,细想一下这些所展示的灾难,难道不正是我们经历过的或者正在经历的以及我们正在准备经历的这些吗?
末日,绝对是地球的最终,但时间无法预测。
所以,与其徒增忧烦,不如好好的活在当下。
岁月静好,武汉加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担心,因为生活远比影视作品更可怕。
从《日本沉没》到《后天》,再到《2012》,我们可以看到,影视作品为了集中表现戏剧冲突(在戏剧中有一个对创作影响深远的规则叫做“三一律”,就是一地、一天、一个故事,这种集中紧凑的情节设计更能引起观众的观看兴趣),总会把末日前的灾难设计得集中而致命,无论是大海啸,还是千里冰封,仿佛就在一那一瞬间或几天间,人类毁于一旦,地球重新洗牌。如果置身于这样的灾难中,不可否认,一定是充满恐惧的,但是每个人的死亡也只是一瞬间,几乎感觉不到痛苦。
而看看我们生活的现世界呢?要说末日,更多的可能是人类饱经天灾、人祸,在钝刀割肉般的痛苦中慢慢走向灭亡。灾害污染、全球变暖、未知病毒……它们都是潜伏在我们世界里的隐患,但从初见雏形到世界末日,恐怕要折磨人类多年之久……
在疫情之初,听过一则黑色笑话:可能玛雅人写的是2021年世界末日,被错看成2012,然后以讹传讹了。笑话归笑话,但我们正在经历着的现实,难道不是比影视作品中更为真切和漫长的苦难吗。今天看到一则新闻,西班牙的疫情升级,医疗资源严重短缺,医务人员不得不放弃一些重症病人,把有限的资源留给那些更可能救活的病人,而那些重症病人会在清醒中一点一点走向死亡,有些人无助而绝望地给家人打电话告别。这是多么残忍的一幕……
所以,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如果人类注定要经历末日,那么宁愿像影视作品中一样,小行星撞地球,一瞬间,灰飞烟灭。但是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样的概率非常低。而如果真的让我们碰上了这样的末日,那不该担心,而该庆幸,至少我们不用经历漫长的痛苦。
最后,回归影视作品本身,灾难或者末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用震撼的画面给观众以视觉享受。2、满足了人们对于崇高感的审美趣味(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人类的审美主要就是基于崇高感和优美感两点,前一阵子著名的“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也源自于此,好吧扯远了)。
说到底,末日片不过是一种人类制造出来满足自己的产物,不要入戏太深,不用过于担心!不过有一点,倒是我们可以从灾难片中获得的,那就是——敬畏大自然、珍惜身边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担心,末日其实不是一个人的,甚至不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而是全世界,这个地球,像《2012》里面最后让科学家等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先活下来,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我会毫不犹豫的给那样的人让位置,自觉对社会和国家没什么贡献,而且有那么多人一起死,也没啥可怕的,有种视死若归的感觉,其实末日也代表新的开始,虽然我可能看不到了,但我也愿意为新的开始高兴。
人类在自然面前确实太渺小,就像最近的肺炎病毒,还有今年世界各地的灾难,还是在有限的时间,及时行乐,让自己和家人每一天都过得开心,才是重要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