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书法何时能跳出只书写唐诗宋词的窠臼?
书法,唐诗宋词,书法家中国书法何时能跳出只书写唐诗宋词的窠臼?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五、就算改革, 中书协最受诟病的依然是文化底蕴与作品品质问题!又一个很长时期,置身于市场经济的书协,一度将重心和注意力钻进方孔里! 甭管领导字、部队字、老干部体,甚至那些搞雕刻、画画的,能舞几笔算几笔。最终,书协改革的成果,被少数势利之徒巧妙地揉进了他们自己所谓书法作品的“润格”里……
第六、在写毛笔字已经成为奢侈品的今天,在普罗大众的眼里,字写得好不好,几乎成了界定书法家标准的唯一,很少有人去重视他们的人品、文化和素质等内涵方面的东西。
既然现世的浮躁并不要求书写的技巧与文化合璧,中书协也只好万般无奈地将入会标准肢解为综合素养与书写技能只需其一。
既然会写就能成家、会写就能赚钱,又何必去傻傻地为了文化而坚持和努力。何况,阳春白雪尚需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为前提,几个人可以具备?
因为这么多问题,想要书法跳出写唐诗宋词的窠臼,很难!
我们知道,千百年来,中国书法的精髓蕴涵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里。不学孔孟之道,不读四书五经,不会《大学》、《中庸》,不懂八卦周易,秦汉文化和晋唐书写的标杆绝难在短期内树立。以目前书法界的状况,再过几十年,依然很难缩短目标与现实的差距!
这也正是为什么越来越难有大书法家和书法大师的道理!
我很不认同个别人用当代书家可以写这样,可以写那样的笼统话语,说当今中国的书法内容多么丰富、形式如何多样、如何与时俱进,便以此妄下百花争艳、文化繁荣、书法万新的断语.....
说实话,真的有点自欺!
如果中国的书法家真有文化,为什么前任书协掌门被称为“刷子”主席,现任书协掌门被称为“庄子”主席?
如果当今中国的书法家真有文化,怎么会正楷教材的编写都要弄几个连正楷都不会的人去主笔?
如果当今中国的书法家真有文化,为什么庙堂之上的人写匾会被人讥讽为不及小学三年级?拿出来的作品也错字别字地饱受诟病呢?
如果当今中国的书法家真有文化,为什么只会翻去覆来地写“惠风和畅”、“宁静致远”、“观海听涛”、“上善若水”、“见贤思齐”之类的东西?
更为可笑的是,很多人写唐诗宋词、名联佳句还要拿本书去找,对着手机去搜……
在我看来,只因书法领域曾经的权力凌驾于文化和艺术之上,才会有那么多所谓名人、名家的自吹自擂,为名为利几近无耻!
只因文化被遗弃,没了遮羞布以后,大量杂耍一样的画字、体书、射书、盲书、吼书、我草等垃圾才会泛滥一地!
人都有功利的一面。毛笔字写得好,但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往往会强调书法以字为载体,以美为形式;有点文化,但毛笔字写得并不咋样的人,往往强调书法的内容、文学性和思想性,大谈高论文化底蕴压倒一切。
愚以为,但凡以己利矛刺人薄盾的说法和做法,都不可取!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很多人字不咋样,到处炫耀,是为不智;很多人文不如何,无病呻吟,乃不自知;还有很大一群人,不仅字羸文弱,却总是狂言妄语,且好攻击别人,恬不知耻!
我不反对书写艺术与书法文化分离。因为,这已经是社会化分工发展的必然趋势,拦不住的。
但是,我特别反感那些画画的、刻章的、教书法的,写的字真不咋地,又偏偏想写字扬名搏利。以为自己有文化,就指鹿为马,肆意为自己猫抓狗刨的丑书臭字胡吹海侃;甚至,竭尽巧言利舌,不惜曲解文化、颠覆传承,混淆黑白!或以创新为名,为一己私利,扰乱中国书法博大精深的法理、法则和审美观念,小丑跳梁,力尽命竭;同样,我也反感那些字写得有模有样,但文化真不咋地那帮子人,成天卖弄,到处装逼!
所以,我今天的思考并不仅限于题主的提问,而是在想:中国书法有没有必要跳出写唐诗宋词的窠臼问题!
当然,我比较赞成“好的书法作品应该是好的文学作品”的说法。不仅要有味、有型、更要有品。正因为如此,我在头条的简介才会这样写:
“喜欢有深度的好文章;关注书法,坚持原创;用毛笔书写真实情感!”
不管别人如何,我肯定会认真、虚心、竭诚地学习,借鉴古人的东西,但绝不作书奴字匠,一味地模仿,甚至抄袭剽窃。我会始终坚持我的字是我自己写的;我的诗是我自己写的;我的文章也是我自己写的!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说实话,我是肯定不愿,也一定不会落入只会写唐诗宋词、对仗楹联、古今名句的窠臼里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悟空邀答。
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
一、古代的书法作品,尤其是唐人以前的,论其内容,没有多少高妙的。刻石一类,基本都是为帝王大唱赞歌的,或者记载盛业大典的,录述佛经的,为死者歌功颂德的。矫词丽藻,繁复堆砌。
即使名家的尺牍手札,不过是说些家长里短,生活琐事。比如王羲之《丧乱帖》,以及《十七帖》中许多帖目,基本都是这一类。张旭的《肚疼帖》,怀素的《食鱼帖》,把一日肚子生疼,吃个鱼都作文以记之,和我们今天发个朋友圈或微头条没啥区别。
但这绝不代表他们的书法水平因此而降低。
也有如《兰亭叙》这样的文章与书法合璧的佳构,但极少见。
到了宋元以后,有了书法家自书诗文,但抄写前人诗文的更多。比如黄庭坚的草书代表作《诸上座帖》,《李白忆旧游诗卷》,《廉颇蔺相如列传》卷等,都是抄写的古人诗文。元赵孟頫,明人王铎等等书法大家,无不以唐诗宋词,前人文章为创作素材。他们的精品,往往都是唐诗。
如杜甫的《秋兴八首》,许多书法大家都写过不至一过。《千字文》,《兰亭序》,更是人人必写,写过十数遍的都不知凡有几人。
二,书法的高境是入古,既要有古韵古意,同时又要讲究节奏。只有上古文章和唐诗宋词,才有和书法合拍的节奏感。
三,近十年来,一直有一种声音,强调书法家要有文学修养,要会作诗作词,会写文章。这当然没错。
但这些论调忽视了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古代的书法家,事实证实不全部是诗人,文学家;而诗人和文学家又不都是书法家。两种不同的艺术并不是重合的。二是现代的书法艺术,己经从古代的知识精英,高级管理层的专利变成平民化,这个巨大落差既不可同日而语,也不能强求向前人看齐。
上一篇:不小心得罪了一个小心眼的人,后来那个人被调过来做了自己的领导,该如何与他共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