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慈禧最终为何明白放弃权力对统治集团是好事?
立宪,光绪,慈禧慈禧最终为何明白放弃权力对统治集团是好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载泽的第二个理由是"外患渐轻"。他说:"今日外人之侮我,虽由我国势之弱,亦由我政体之殊,故谓为专制,谓为半开化,而不以同等之国相待。一旦改行宪政,则鄙我者转而敬我,将变其侵略之政策,为平和之邦交,大利二。"这一点是从融入国际社会的角度出发的,世界列强多是立宪的民主国家。清朝如果也能立宪,就不会再被当作国际社会中的另类和威胁因素,也不会再拿什么专制、人权出来说事了。 载泽认为立宪的第三个好处是"内乱可弭"。他指出:"海滨洋界,会党纵横,甚者倡为革命之说。顾其所以煽惑人心者,则曰政体专务压制,官皆民贼,吏尽贪人,民为鱼肉,无以聊生,故从之者众。今改行宪政,则世界所称公平之正理,文明之极轨,彼虽欲造言而无词可籍,欲倡乱而人不肯从,无事缉捕搜拿,自然冰消瓦解,大利三。"这一点是针对革命党来说的--你们不是要宪政吗?我现在给你宪政,你还有什么理由来造反啊?就算你还要造反,也师出无名,不会有多少人追随你了。而且不仅仅是革命党,以后所有那些仇官的、反政府的,都没有理由来造太后和皇上的反了。因为太后和皇上已经"于行政不负责任"了,你们一肚子火尽管朝"政府各大臣"去发吧。以后再不会有内战、造反,一切矛盾通过选战和政府更迭来释放,多好啊。应该说,载泽的这一观点非常犀利,确实打中了革命党人的要害。五大臣出洋时,革命党人吴樾在北京正阳门车站对五大臣发起了自杀式炸弹袭击。一个以实现宪政为己任的革命党人去拼死阻挠清政府立宪的行动,这是多么耐人寻味啊。
既然立宪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清政府中还有那么多人反对立宪呢?载泽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见地的观点,他认为,"宪法之行,利于国,利于民,而最不利于官。若非公忠谋国之臣,化私心,破成见,则必有多为之说以荧惑圣听者。盖宪法既立,在外各督抚,在内诸大臣,其权必不如往日之重,其利必不如往日之优,于是设为疑似之词,故作异同之论,以阻挠于无形。彼其心非有所爱于朝廷也。保己一之私权而已,护一己之私利而已"。这段话确实说到了点子上。所谓立宪,实际上是君(即载泽所指的国)和民之间做了一个交易,君用和平出让行政权交换民对其长期处于君位的认可。在这一交易下,利益得到保证的只是原有统治阶层中的一部分,即君和其周围的一部分人。而许多其他官员,特别是那些私欲较重、能力较差的官员,在立宪体制下将因为缺乏竞争力而失去权位,或是因为民主机制下权力受限而损失一部分利益,他们其实才是最反对立宪的,因而也会想方设法用各种理由去影响领导,阻挠立宪。慈禧太后对此是有切身体会的。因为就在8年前的戊戌变法中,她刚刚被这些人忽悠过一回。
由于慈禧太后去世、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倒向民国、清政府失去统治的合法性等种种因素,清王朝的立宪梦最终没能实现。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者,从顽固守旧到主张立宪的这段心路历程却非常值得人们反思。毫无疑问,慈禧太后不是什么改革家,更不是民主斗士,她只是一个"但知权力"的统治者,她所考虑的只是自己和自己所属的统治集团的私利。然而,就是从这一私利的角度出发,她最终想明白了放弃权力从长远来看对统治集团其实是一件好事,从而决定推动立宪。而同样发人深省的是反对立宪集团的构成:他们一部分是政权的死敌--革命党;另一部分则是寄生于政权之上,而又不属于政权核心,不为政权的真实长远利益考虑的官僚们。前者对政权的敌意在明处,而后者对政权的伤害则在暗处。慈禧后来醒悟过来,但为时已晚,最终没能挽回清王朝灭亡的命运。那么,如果最高当权者能早醒悟十年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放弃的时候已经晚了 光绪的时候不放权 要是放权了 我们现在还生活在清朝的统治之下生活会比现在好吗?
上一篇:113亿!欧盟对谷歌开出第三张天价罚单,美国是什么心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