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封神演义》商周时期的故事为什么会出现“陈塘关总兵”明朝才有的官职?
明朝,封神演义,作者《封神演义》商周时期的故事为什么会出现“陈塘关总兵”明朝才有的官职?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故事是商周的,但作者卻是明朝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说结论,作者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也便于简化描述,采用了当时众所周知的一些官职来称谓职责相同的人物。
《封神演义》毕竟是小说,囿于作者学识所限以及文学传播的便利性,要真是考证历史上的殷商的官制,全部用当时的官职相称的话,估计一来作者不见得能搞得清楚,二来小说读者也搞不明白相应的职务,其实不仅是“陈塘关总兵”存在这个问题,“首相”商容、“亚相”比干,也都存在这个问题,丞相职位是秦朝才设立的,殷商时期根本就没有这个官职。
我们可以大致的了解一下殷商时期的官制,当时的官员职务分内服官(中央官员,殷正百辟),外服官(地方官员 殷边侯甸)。
内服官中的是“尹”、“宰”、“卿事”、“亚”、“事”、“小臣”等
尹就相当于宰相,伊尹就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伊实际上指代的是他的职业或者说他的初始身份,是厨师,尹就是他的官职了,历史记载中他权力相当大,在先王去世后立太甲为王,但太甲暴虐无道,伊尹就放逐了太甲自己摄政,可见其权势了,这个权力比后世的丞相还要大了。
而“宰”其实主要是主管宫廷事务的官员,相当于皇室总管,但在当时权力也很大,可以对外廷事务有一定影响。
“卿事”事实上是当时朝堂中的一些高级官员的泛称,小说中纣王称底下的大臣为爱卿也是可以的。
至于“三公”实际上是不太常见的尊贵称谓,是对德行功劳特别大的臣子的特别奖慰,商朝只有五个人得到过这个称谓,文王、九侯、鄂侯、伊尹、傅说,每一个都是刚刚的名臣。
而军队中的高级武官称为“师长”、中底层武官多称“亚”,如大亚、多亚、马亚(骑兵、战车兵统帅)、射亚(弓箭手统帅)
日常的事务性官员多称“事”、“小臣”,如小耤臣(掌管奴隶耕籍)、马小臣(管理养马)等地位较低,而各类事地位稍高,如御事、我事、东事、南事、北事、西事、大事、小事等。事职数量较多,分散在朝廷的各个部门,办理具体行政事务。
还有就是一些事务性的官员,如史官、宗教官员卜、祝等,一些更底层的官员如犬官、司工、司鱼等
而外服官则主要是除王都之外的地方官员,主要是侯、甸、男、卫、邦伯,多由商王诸妻、诸子、功臣及臣服于商的部族首领担任。
其中侯、甸、男、邦伯就是分封的诸侯,除了治理封地,还要监管税务、承担王室杂务,卫就是地方卫戍军队的首领。
所以按照这种官制,称呼李靖为陈塘关卫,估计还有个什么诸候爵位,按照他的武职还可以称得上大亚。。。(⊙﹏⊙)多难理解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问许仲琳不就知道了[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封神演义》在明朝也就相当于现在的网络小说,作者与出版商都是以赚钱为目的,怎么热闹怎么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朝人写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说是明朝人写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商朝事反射明朝制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封神演义》其实是部神魔小说,所以还请忽略当中的历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