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我国历史上,为啥会把孝子选拔出来做官?
孝子,孝廉,父母我国历史上,为啥会把孝子选拔出来做官?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国历史上,为啥会把孝子选拔出来做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是靠官吏保举当地的孝子来做官的。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在当时,经商者是不受重视的,是贱商。而受到推崇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那么完全符合这个标准的,就是孝子了。而这种思想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是不容易改变的。你想,全社会人都尊重孝子,那孝子想不当官都难。第二个原因那当然是统治者的意愿,在这个大环境下,统治者想坐稳皇位,当然要顺应民意啊,而且儒家思想的君臣思想正好帮到他,他何乐而不为呢,所以,统治者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三个原因,那要说说官吏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有些有钱的人家,想谋个一官半职,就向在朝官吏塞点银子疏通,来假借“孝子”蒙混过关。这样一来,各取所需。所以啊,以孝子为官的旧俗就流传下来,直到科举考试实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什么是孝?从造字角度看,就是子扶老。《说文》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怎么算善事父母呢?能养、能敬、能继。比如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说的都是在能养的基础上,还得能敬,有好脸色。《礼记》里有一段话说得很好“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真正的孝子是必然能敬父母的,必然有好脸色的。能敬还意味着不让父母担心自己,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在此基础上,还要能继,能继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血统的延续,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是道统的延续,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曾子有个说法,也大略是这个意思,所谓“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意思是孝敬父母体现为三个方面,上等是父母因为自己而尊贵,其次是不因为自己而受到羞辱,其次是能养父母。
有子有个说法:“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人把有子的话理解得低了一些,以为孝子就是老实人。其实有子的意思是仁义之本在孝悌,然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论语》中有一句: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从政,孔子说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就是从政。
从以上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孝”的论述,孝是仁义之本,孝子不仅有孝心,还有本领。把家庭中的孝用于国家,就是“忠”。不但使国家太平,还能让国家荣耀。那么选拔官员为什么不选孝子呢?
中国古代的选拔制度几经变化,三代是“世卿世禄制”,主要看血统,官位世袭。到战国时期各国开始改革,最彻底的是秦国的变化,采用“军功爵制”,以军功为受爵依据,所以秦兵打仗勇猛。到汉代开始采用“举孝廉”的方式,武帝很重视儒家学说,所以重视孝子。魏晋南北朝采用九品中正制,和“举孝廉”类似也是察举制,进一步明确了标准,但是也有世袭的回潮。从隋唐开始主要是科举制。
《资治通鉴》卷一司马光有一段关于选人的论述: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自古以来,选人都讲“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而孝是德的最基本体现。从历代选人方式看,秦代的军功爵制没有体现孝,但也体现了对国家的“忠”,汉代特别提倡“举孝廉”恐怕也是对秦代政策的反思。
大到国家用人,小到一个单位用人,以及我们平常的交友,考察一个是不是孝子也是必要的,如果一个人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好,那么能对别人好吗?反之,如果我们想在社会上得到更多好机会,或许可以从孝敬父母开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家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深入人心,隋唐以前官员选拔就是世袭或者地方官推举孝廉,考察一个人的素质,就看一个人孝顺父母否,一个人孝顺父母那么对国家也会忠诚,虽然比较片面,但是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选拔出好的官员的,隋唐以后,儒家学说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科举制,所以才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社会形态,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发展,等级平等!
上一篇:大家投资股票期货时有记录笔记的习惯吗?记哪些内容?如何记?记笔记对投资有帮助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