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国宝“马踏飞燕”,为何少见正面照?
飞燕,侧面,奔马国宝“马踏飞燕”,为何少见正面照?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马头仅为前面,实际不应称正面,您说从不拍正面,是从马头方向拍吧!
侧面实际就是正面更能显出马的雄壮,反面另一面有支撑,马才能立住,这很正常,如同美女拍照一样,将更美的神态挖掘显出来,这丝毫不损美女们内质的天生诱人韵味。
这件青铜器能彰显祖国西北古老文化文明的多种韵味,也算体现咱华夏千万年永往直前的民族奋斗精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马踏飞燕,从字面来看是一只马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身上。燕子是空中飞翔的,如果落在地上被马踏,那该叫马踏落燕了。
马踏飞燕这个名字取得非常贴切,给人以感官上的美和内心深处的奔放,因为这个名字这件文物仿佛一下子就活了,当然文物本身也是活波自然、处处透着灵气。
黄昏,绿草成茵的野外,轻盈的燕子飞翔在空中,相互追逐、自由自在。此时马蹄声渐近,夕阳下骏马一路飞奔,归于自然的喜悦令它神采奕奕,欢畅淋漓。这种融入自然的欢快到了极致,它一跃而起,神气的仰天长啸,宛如飞马临空。此时,一只燕子不失时宜的从马蹄下掠过,时间在那一刻仿佛定格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实在是令人惊叹。
可以想象,燕子的轻盈和骏马的神气定格的那一刻,与大自然浑然一体,此时,骏马的精气神肯定是发挥到了极致。正面看,只能体会到它亢奋的状态,眉飞色舞的神情,却不能看到它轻盈奔放的体态。个人理解,诸位见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马踏飞燕”的造型对很多人而言一点都不陌生,在很多地方都会看到其造型或者是标志。不过大多数看到的都是这件青铜文物的侧面,好像重来没有见过正面图。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看到正面照的一瞬间,估计你就明白了。
“马踏飞燕”从侧面看,非常霸气,可是正面看起来却让人忍不住想笑了。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估计都不敢相信这是同一件文物吧,正面和侧面的整体感觉,差距也太大了。正面看起来似乎太过于“喜感”,大概也是这个原因,我们看到的“马踏飞燕”便都是侧面形象示人吧!侧面观看把整件文物的线条、形态之美也展现的淋漓极致。
马踏飞燕”的造型对很多人而言一点都不陌生,在很多地方都会看到其造型或者是标志。不过大多数看到的都是这件青铜文物的侧面,好像重来没有见过正面图。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看到正面照的一瞬间,估计你就明白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我的家乡武威出土,在武威广场中央五米多高的台上,放着石雕的马踏飞燕,仰望侧面正面都非常有气势。飞燕展着双翅,左面后踢踏着飞燕,其余三踢腾空而起非常有气势。如果在平面正面观看,有两点你无法体会到,一,马飞腾的气势,二,三踢腾空一踢踏燕马的重心点在马肚子中间位置,只有这样马才能稳稳的站住,否则马三踢腾空就不可能站的稳。这一点,正面是无法观察体会到的。这是马踏飞燕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国宝级别的马踏飞燕,很少出现正面照,不是因为技术条件不允许,拍摄正面照,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之所以会很少,主要是因为马踏飞燕的所有情节只有侧面才能完美地展现出来,神韵、气魄、动感,侧面的马踏飞燕,更能传神地表达艺术的美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我的家乡武威出土,在武威广场中央五米多高的台上,放着石雕的马踏飞燕,仰望侧面正面都非常有气势。飞燕展着双翅,左面后踢踏着飞燕,其余三踢腾空而起非常有气势。如果在平面正面观看,有两点你无法体会到,一,马飞腾的气势,二,三踢腾空一踢踏燕马的重心点在马肚子中间位置,只有这样马才能稳稳的站住,否则马三踢腾空就不可能站的稳。这一点,正面是无法观察体会到的。这是马踏飞燕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