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国宝“马踏飞燕”,为何少见正面照?
飞燕,侧面,奔马国宝“马踏飞燕”,为何少见正面照?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国宝“马踏飞燕”,为何少见正面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因为侧面更能突出展示“马踏飞燕”的动作、线条、姿态,与古代精神面貌、灿烂的青铜文明联系起来。
“马踏飞燕”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艺术家有意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让重心尽量后移;同时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再加上向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扬起的尾巴,不仅使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而且使马的造型更加绝美。
“马踏飞燕”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是汉代人勇武豪迈的气概、 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现, 反映了汉王朝的强大与富庶。同时“马踏飞燕” 也是东汉青铜艺术的精品之作。
个人拙见,请大家指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因就是正面太丑了,严重怀疑是件残次品。如果不是郭沫若给它起了个超好听的名字“马踏飞燕”的话,估计早就扔了,哈哈,开玩笑。
你敢说不丑?不滑稽?
1969年10月出土于东汉灵帝时期的张姓将军墓。我觉得吧,这个张姓将军真的不出名啊,我查了半天啥都没查到啊。
当年出土的时候,所有人都没在意,真没啥特点特色,还比较丑,腿还顺拐。
然后就被工作人员扔犄角旮旯里了。古墓里面出土的精美文物数不胜数,尤其是名人墓,那就更不用说了。这货出土于一张姓将军墓,可见身世是多么的卑微。
偶然间,(假)大文豪,郭沫若发现了它,为了表现出自己的过人之处,灵光一闪(肯定是灵光一闪起的名),“马踏飞燕”随口而出。这名字好啊,漂亮,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名字。(冲郭老这点,咱们去挖了秦始皇吧,开玩笑开玩笑)
于是乎,这么好听的一个名字让这匹马,越来越值钱,身份越来越高,甚至高到了最顶点!
名字是多么的重要啊!!!
(一家之言,仅供娱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马踏飞燕,也称马超龙雀,是东汉艺术的杰出代表。它体态健美,昂首扬尾,张口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蹄下踏着一只飞鸟。飞鸟展翅欲飞,惊愕回首。它是以一种侧面的拍摄角度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之所以选择它的侧面,我想大致是在表现它的奔跑迅疾的样子,一般来说正面拍往往是以全局观的角度着手,它拍摄的角度比较单一,不能认为它拍摄得更全面。而侧面则可能反馈很多信息,将它本身的姿态绘出的淋漓尽致。其实这一可以类比到人身上,一个人的正面形象固然重要,可以为他造势,但是如果侧面反映出来的问题有和正面的出现偏颇,那么这个人就有了污点。也就是说,侧面的形象更能代表他原本所存在的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件国宝我家里正好也有一件。先给大家上图!
从左侧面看确实神骏非凡、圆润又不失刚猛!
从右侧面看,这匹马更加富有律动感,生动活泼。
从正面看,它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估计是它看到如此帅气的我忍不住笑开了花。
现在大家伙都看清楚了吧!
可能会有朋友要问,为什么我要用手按住马踏飞燕的底座?我这可是天马好不好!我不按住点它上天了怎么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国宝“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青铜器,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珍藏于甘肃省博物馆,这件国宝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目前的侧面像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很有力量感,与中国人认为的骏马非常相匹配,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侧面像的基础上得来的。
至于为什么不拍正面像,两个原因:
对于牛、马等动物,习惯上是侧面像
对于牛、马、羊等多足动物,其躯干水平,且比较健美,有线条,比较符合审美的需要。如若从正面来照,美感体现不出来。
马踏飞燕描绘的是竭尽全力奔跑的马,正面比较狰狞
马踏飞燕描绘的是竭尽全力奔跑的马,一方面正面无法描绘马矫健的英姿,另外一方面在全力奔跑的时候也会比较狰狞,不是很好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马踏飞燕”出土于1969年,被一位正在挖防空洞的村民发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