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墓中宝贝数不胜数,为何至今不敢挖?
陵墓,秦始皇陵,水银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墓中宝贝数不胜数,为何至今不敢挖?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万历皇帝的棺椁被打开的时候,里面全是绫罗绸缎和黄袍。可是一瞬间工夫,就化为了灰烬,当大家意识到氧化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3、成本问题。秦始皇皇陵,粗略的估算下来,有78个故宫那么大,具体有多深,司马迁曾经写到,“穿三泉而建”,也就是面积大,还特别深。还有一点,专家曾经根据史记描述,做过试验,发现墓中有大量的水银。为什么几千年来,水银没有溢出,得益于墓体的坚固。
4、现实与理想是否匹配。大家都认为秦始皇陵内埋藏着无数的珍奇异宝,墓内如何如何的气派,对他产生着各种幻想。假如打开以后,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这不是让大家大失所望吗?得到的是草,得不到的是宝,给子孙后代留点幻想,不是很好吗?
最后小编也认为秦始皇陵不挖掘是对的,这次给专家点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记得马未都先生讲过一句话
意思是说中国现代的考古是被西方带偏了的
“考古”是一个外来词,就是挖掘
中国自己的是“考据学”!不是靠挖!挖!挖!
挖坟掘墓,自古都是不齿的事情
国内现有的,开放性的,已被挖掘的
大多是发现被盗,或者是无意发掘后进行的抢救性考古挖掘
很少主动去挖掘
秦始皇陵,千古一帝,这样的帝陵挖掘还真是不敢挖
虽说考古价值巨大,但是一旦开挖,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遭人骂不说,还可能挖出来保护不了,氧化了什么的 东西被破坏就得不偿失了
还有就是,开了这个先河之后
那其他的帝王陵墓也保不住了,都会被开挖
对历史的基本尊重都没有了,礼崩乐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考古的终极目的就是保护文化以供后人体味。像秦始皇陵如此庞大的皇陵一旦开挖里面的各种文物可能会因为接触空气而氧化变质失去研究价值,再者如此庞大的工程挖开之后我们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去保护的,所以不挖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不敢挖,而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埋在地下的东西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目前还不能开挖秦始皇地宫。只有当古代陵墓遭受毁灭性打击,比如:洪水,盗墓等,否则一般不会主动发掘,尽管秦始皇陵已经被发现多年,经过查验发现秦始皇陵并未被盗,也不存在破坏性,为了保护秦始皇陵,一直没有主动发掘。
不发掘的主要原因是,在原封土环境中,文物保存较好,一旦发掘,文物将可能会出现不可逆的变化。比如:兵马俑刚出土时是有颜色的,但氧化后就没了颜色。早年的定陵发掘,就永久地毁坏了很多出土文物,因为文物保存技术不过关。
始皇陵修建了38年,占地面积可谓世界第一,实在太大,内部已经保留了数千年稳定的气压和湿度环境,现有的技术完全不可能保证开挖后内部环境的稳定,势必有大量文物在涌入新鲜空气和湿气后毁坏。而且,这种开挖的土方量实在太大,修建38年,一点点开挖没个100年恐怕是完不成的。
所以,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或者在100年之内,都不会去开挖秦始皇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国至今只挖掘了一个皇陵“明定陵”,这次挖掘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国家禁止挖掘任何皇陵。
秦始皇陵内部已与外部形成绝对的隔绝,至今利用科学手段任未能探清内部情况,现在网上的皇陵内部图片大多是利用历史上的记载或杂记等文献用现代3D建模技术做的效果图,不一定正确。
我国现在的科学技术并不能无损完整的对皇陵进行保护性挖掘,何况现在秦始皇陵很好并不需要我们后人对他进行保护性挖掘。
保护先人祖辈们的陵墓是我们后人不可推诿的责任,希望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您早日成为考古行业的栋梁,万一以后的某一天真的需要对秦始皇陵进行抢救性挖掘时,能多保护一些文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春季头屑多怎么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