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曹操“割发代首”告诉我们什么?
头发,自己的,也是曹操“割发代首”告诉我们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曹操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要正人,先正己,自己以身作则才能约束他人。
常言道榜样总是能给人以巨大的勇气、信念和力量;富有领袖气质的领导者都明白这个道理。美国前副总统林伯特·汉弗莱认为以身作则是领导者的基本要求。
《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说,要正人,先正己,自己做好了才能约束他人。一个好的主管才是属的榜样,而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领导要想正人必须先正己,“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发挥出自我影响力,塑造一流的团队,也给自己一个完满、精彩的人生。
与之异曲同工的还有诸葛亮的“自贬三等”。在马谡丢掉街亭后,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主动处贬三等,如此一来,其他人还敢违规么?
即使是作秀,也是可取的
有的人说这是作秀。即使是作秀,能够婉转地认识到错误,并当中承认自错了,其实也是挺难 的。无论是曹操还是诸葛亮之所以能成大事,他们所具备的品质是值得肯定的。
中国古代的政治,是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的。儒家思想在方法论上讲什么?讲“经”、“权”。经,就是必须信仰的;权,而是可以灵活的。也就是说,政策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也就是常说的:“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根据“《春秋》大义”,就有“战败责帅”的说法,同时也有“罚不加尊”的说法。这就是中国文化比较圆滑之处:咱们想想如果打了败仗如不责罚帅,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不负责任;假如真的将主帅卡擦,帮了敌人的大忙,敌人高兴了。
所以,主帅犯错误,必须处分,但要适可而止,或者点到为止。因此之故,曹操不能自杀,只能以发代首;诸葛亮也只能“自贬三等”,同时仍然“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实际上,曹操“援剑割发以置地”,等于判处自己髡刑;诸葛亮降为右将军,也是不轻的处分。这不能说是做秀。即使是,也是可取的。
总体而言,是正能量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军令
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书中提到曹操率军经过麦田时,恐兵马践踏麦子,下令全军不得践踏麦子,违令者斩。于是士兵用手扶小麦而过,丝毫不敢懈怠,恐怕违了军令,毕竟脑袋只有一个,不仅指望他打仗,还得指望他吃饭不是。
士兵没事了,曹操却出问题了,这不马惊了,不受控制,践踏了大片庄稼。都说军中无戏言,军令如山,这时的曹操觉得不斩自己不能服众。于是开始给自己量刑,意思要自裁(毕竟刘备、孙权还有献帝想杀没机会,刽子手有刀轮不动,因为担心哪天曹操做梦把自己给杀了)。
主簿借鉴《春秋》的意思,罚不加于尊,给曹操下了个台阶,因此曹操说:“我自己下的命令自己没有遵守,还怎么当统帅,可是我作为三军统帅,不能不遵守军令,可是我又不能自杀,就用刀隔断头发代替砍头。”于是三军肃然。
曹操此举完全不是诈述,没有约束力的领导不是好领导,没有纪律的军队就是一盘散沙,一不受百姓拥护,二没有战斗力。黄巾军、闯王之所以失败是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不能得民心,必败。
虽然割头发不疼不痒,但是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因此古人眼中的头发不能用现代人的角度去看。
曹操割发代首,强调的就是军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和尚就麻烦了
上一篇:自闭症的孩子吃饭会狼吞虎咽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