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养玉,玉养心,大家如何理解这种修养?
养人,玉器,玉石人养玉,玉养心,大家如何理解这种修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前一直听老人家说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
能把玉养活的,活了的玉可以保护你,这也可能是一种精神寄托而已,但是笔者觉得其实有道理,常年佩带、把玩玉石,可以随时提醒自己修身养德,逐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这才是玉养人的真正含义。
玉是可以戴活的,长期戴玉在身,人体的37度恒温可以改变玉中分子的运动,使玉器变得通透润泽,还可有效帮助吸收人体内的浊气,所谓“人养玉,玉养人”就是这个道理。
若一个人戴上一块自己非常喜欢的玉件,终年累月不离其身,这块玉石就会产生“灵气”,可以和主人同呼吸共命运,因为你已经把这块玉石给戴活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不过有钱人的把玩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养玉,玉养心”这种修养就是“人玉合一”的过程。人养玉使其重现温润之美,美玉乃是珍贵之物,吸收天地之精华,是生命能量凝聚而成,灵性十足,玉会使人养心养性。
1、人养玉:人养玉使其重现温润之美。贴身佩戴和盘玩的过程,我们皮肤分泌的汗液和油脂对玉器还有一种加速氧化的作用,通过年深日久的佩戴,会使玉器表面产生一定程度的轻微氧化,形成一层肉眼看不到的“皮壳”,也就是俗话说的“包浆”,这样的文盘后,经过长时间的过程,玉器会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变化,变得更加细润,让玉重现温润之美,这就是人养玉。
2、玉养心:玉使人养心养性,体现在人与玉之间情感体验的持续性和互动性。玉在中国人心目中象征着圣洁、高贵和美好。玉文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在和玉器的持续互动过程中,当人适应了带器的生活方式之后,就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注入自己的情感因素,不断提升了信心、恒心、耐心、细心、虚心、热心和慧心等等,最终逐渐达到养心养性的目的。
3、玉和人的持续性互动的表现:因玉器的价值昂贵,为了保护玉器,使人学会细心;盘玩的过程中, 使人学会耐心和恒心;学习玉器知识的过程中,使人学会虚心;与人分享沟通过程中, 使人学会信心和热心;为了进一步了解玉器, 使人学会思考,具备慧心。
因此,“人养玉,玉养心”就是一种双向互动的相互促进过程,越盘玩佩戴越美好,这种修养就是“人玉合一”的过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玉通人性,你盘它赏它,它就越来越有灵气;盘玉时,心会安静。这就是玉养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养玉,玉养人”这句话是每个玉石玩家最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但人们随着对玉石本身和玉石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多,对这句话的理解也越来越多元化。有的从历史文化来理解,有的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理解,还有的从修身养性,上来理解。那么,钟爱玉石的你支持哪种说法呢?
从历史文化讲:玉确实养人
玉,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与众不同的地位,中国人认为玉石是一种蓄“气”最充沛的物质,千百年来,皇室贵族除了佩戴宝玉之外,还有服食玉屑珠粉之好,甚至死后,口中还都要含玉璧,或者穿着玉衣,藉以保护遗体。这些在历史中也多有记载。
《本草纲目》中记载:玉屑是以玉石为屑。气味甘平无毒。主治除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轻身长年。能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滋养五脏,止烦躁,宜共金银、麦门冬等同煎服,有益。\"
慈禧太后有一套奇特的美容大法,就是玉尺在面部搓、擦、滚。其中记载的玉尺就是用珍贵的特种玉制成的一根短短的圆柱形玉棍子。
由此可见,古人对于玉的认识不仅限于装饰品的范围,在医药、养颜等方面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功效。这就是为什么千百年总是流传着“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了。
从现代科学来讲:“玉能养人”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经常佩戴玉石如玉镯、吊坠等,由于玉石摩擦皮肤刺激人体的穴位,能活络人体的经络和皮肤等,改善人体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活跃细胞组织、从而增强人的免疫能力,达到防病健身之作用。
手镯:女士佩带玉镯,手腕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端,佩带手镯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玉镯对手腕上对“内关”穴位的刺激,可以平稳血压,减轻心脏的负担,对心脏会有好处。
玉枕:在养生之道中,有玉枕这一说。说是硬度刚好能按摩颈椎,而且刺激后脑的风驰等穴位,有益于安神。按中医穴道的理论,这是有一定科学依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