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应该如何评价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琦善应该如何评价道光皇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英两国之间在军事上的代差,不是短期内就能够消弭的。英国外相巴麦尊曾经扬言,“据对中国有丰富知识的人说,有这样的海军力就能完成,即双层甲板的主力舰两艘,巡洋舰三艘,其中至少有一舰是大型的;轮船两艘或三艘”。
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希望政府拨款购买西洋的船炮布设海防。
但是,我们都知道,道光帝是一个非常节俭——也可以说是抠门的皇帝,他的龙袍破了,就让宫女们来打补丁;他要吃晚饭了,就让太监从宫外购买便宜的烧饼,然后就着热水咽下去;他吃完晚饭就和皇后就寝,连蜡烛和煤油的钱都省了。所以,林则徐想从道光帝那里要钱,其难度不亚于让特朗普在推特上少发状态。
平心而论,道光帝的节俭和勤政,放在中国古代的帝王评价体系里,完全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但是时过境迁,道光帝所处的时代已经不是中华文明独步天下的时代。
这个时候,该花的钱就得花。像道光帝这样的大佬,最关键的能力是会花钱,而不是会省钱。
无奈之下,林则徐只好想办法从民间集资。但是从民间能集资到多少钱?林则徐划拉了一下手上的钱,只勉强能买到一个英国利物浦铜炮,以及一艘英国军舰“剑桥号”。
而且英国驻华商务总监查理·义律快人一步,他在默许出售“剑桥号”之前,就已经派人把船上的加农炮拆了下来,林则徐买到的只是一个空壳子。但即使是空壳子,也是一艘现代化的船只,比中国现有的那些小船好太多,所以林则徐没有选择取消订单。但是,这艘空壳子最终没有在之后的战争中发挥任何作用——因为中国水手不知道该如何操控它。
没有钱置办现代化的军事装备,那就只能土法炼钢。
林则徐找来钢索,把它横在河道上,用以阻止英国军舰自由行动;他在几百条木筏子上装满火药,打算让它们去撞击英国军舰,引发爆炸;还有就是发动广州周边的乡勇,让他们拿着各式各样的农具,以及一些火绳步枪,辅助官军与英国军队抗衡。
这种种原始落后的备战措施,在我们现代人看来非常的不可思议,但是站在林则徐当时所处的历史情境里,他的确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一切。而且,他做的备战措施尽管很古老,但不至于荒腔走板,且看名将杨芳的对敌策略——“传令甲保遍收所近妇女溺器为压胜具,载以木船出御”,使“溺器口向贼来路”,这样就可以破掉侵略者的“妖术”。
是的,你没看错,堂堂大清帝国的名将,居然把坚船利炮看成是妖术。
本来林则徐心里就忐忑不安,再加上有个杨芳这样的队友,你可想而知他该有多么心累。
当英军军舰北上至天津示威时,林则徐再一次上奏道光帝,“自道光元年以来,粤关徵银三千馀万两,收其利必防其害。使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砲造船,制夷已可裕如。”他希望朝廷同意动用部分关税来制造炮船,以此来对抗船坚炮利的入侵者。但是道光帝还是舍不得掏出银子,为了掩饰自己的抠门,他便指责林则徐:“汝云英夷试其恫吓,是汝亦欲效英夷恫吓于朕也!无理!可恶!…………一片胡言!”
然后就摘了林则徐两广总督的乌纱帽。
碰到这样的老板,别说林则徐,就是姜子牙、周公、诸葛亮、王阳明再世也没辙。所以他在被撤职后,写诗感叹,“我无长策靖蛮氛,愧说楼船练水军”。
在这场中世纪军队与现代化军队的对抗中,中国军民吃了没有坚船利炮的大亏。
清代广州城的制高点 镇海楼
奕山在广州时,清军兵力较英军多二十倍,但刀枪矛盾远敌不过英军船坚炮利,英军顺利登陆,并攻下广州城北郊的炮台,向广州城内俯射。
此后,英军北方攻打定海,定海总兵葛云飞及四千将士战死,钦差大臣暨两江总督裕谦亦于战事中牺牲。这些将士,都为道光帝的抠门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
除了尸横遍野,清政府还一共花费了七千万两白银的军费。加上之前交给英军的600万两广州城赎城费,以及之后《南京条约》中规定的两千一百万两白银赔款,这前前后后总共耗资将近一亿两白银。
一亿两白银是什么概念?1840年清政府的国库存银才仅为1034余万两!我估计道光帝在夜深人静之时,用算盘算一算这笔账,肯定会嚎啕大哭,这一亿两白银,能买多少件龙袍?能买多少个烧饼?自己节衣缩食,不建亭台楼阁,不享酒池肉林,结果钱不但没有省下来,反而还亏了一大笔。
道光帝舍不得掏小钱买军舰和大炮,最后就不得不掏大钱来买和平和苟安。道光帝为他的因小失大付出了巨额的代价,这一点,他连宋仁宗都不如。
宋仁宗知道自己打不过大辽,反正打仗也要耗钱,还不一定能打赢,那还不如把一部分钱送给辽朝换来和平。宋仁宗时,宋辽之间将近半个世纪没有打仗,宋朝的经济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繁荣。
▲电影《林则徐》
02、风淡云轻的君臣
鸦片战争之后,凡是上过战场,或是见识过英军坚船利炮的官员,都有产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意识到中国必须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并且,他还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建军方案。
他计划中的水师规模,“大船百只,中小船半之;大小炮千位;水军五千;船工水军一千。”当然,有船不行,船只是作战平台,还需要配套的大炮,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徐尝谓剿夷有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指南宋名将岳飞、韩世忠)束手,奈何,奈何!”
那么大炮如何才能“得用”?林则徐认为,战舰上的大炮必须“铸法、练法、皆与外洋相同”,“其大要总在腹厚口宽,火门正而紧,铁液纯而洁,铸成之后,膛内打磨如镜,则放出快而不炸。”可见他对西洋大炮,尤其是滑膛炮的细节有所研究。
然而,那些没有亲身跟西洋坚船利炮打过交道的官员,很难理解中英之间的巨大军事差距,因而也不会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想法。他们对于鸦片战争的失败,并没有产生什么焦虑,反而都有一些莫名的乐观。
比如《南京条约》的签约代表之一牛鉴,在呈给道光帝的签约报告中说,“臣等伏思该夷所请各条 虽系贪利无厌,而其意不过求赏码头,贸易通商而止,尚非潜蓄异谋。与其兵连祸结,流毒愈深,不若姑允所请,以保江南大局。”
福建巡抚刘鸿翱说:“臣莅闽四载,略识夷情,今之英吉利不同于前明倭寇。倭寇志在虏掠,英吉利志在通商。该国去中国八万余里,彼断不于八万里以外或有他图。彼亦知即有他图,亦断不能据守。”
广东巡抚黄恩彤在《抚夷论》中写道:“中国之所以控制而羁縻者,惟在通商······其国中一切经费全资商税。其所以以兵犯顺者,非谋逆也,图复其通商也。”
两广总督徐广缙也说:“驭夷之道,不外羁縻”。
这些封疆大吏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仅仅视为要求通商,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英国是要把中国纳入其全球体系,从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渗透、改造中国,比如,强行打碎中国传统的华夷体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