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上过大学和没上大学的区别?
大学,的人,上大学上过大学和没上大学的区别?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从社会功能来讲,大学俨然已经成为社会分层的根本工具。上不上大学、上什么样的大学,甚至上哪一所大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学识、能力,更决定了你的社会定位、社会资本,从而决定的你的发展空间。
大家都知道这不合理,但这是事实,而且不是中国特色,它是在很多国家已经存在、并会继续存在下去的事实。
所以,如果有条件,一定要上大学;如果没条件,就创造条件上大学。
我的那位小学同学,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在北京一家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上班,赚得钱肯定不如老子零头,但他的世界,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内心世界都已经远远超越了父辈。
孙文祥:双博士后,教授,先后在国内外9所著名高校学习、从教,获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12项,七星导学平台创始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一名大学基层工作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要想搞清楚上不上大学,我们首先必须弄明白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其次我们还得考虑上大学能得到什么,最后我们要知道上大学要花费多少成本。
首先说说上大学为了什么。现在的很多学生在中学时跟没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者说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很多学生从小耳濡目染就是家长说要上大学,老师说要上大学,同学们都在考大学,所以自己也来考考大学。等自己上了大学之后,反而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要做什么,于是就空虚寂寞冷,于是就浑浑噩噩混日子,吃饭睡觉打游戏。这种生活令人唏嘘。从本质上说,大学是人类进入社会的最后一层教育,不是说不上大学就不能融入社会,而是说我们要通过上大学最终更快的提升自己的层次和素质。大学不是一个压着大家学习的地方,而是一所熔炉,是一个放大镜,好的学生可以在这里百炼成钢,差的学生则会褪去自己的伪装而最终沉沦。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关于大学生的负面新闻,应该说这些大学生正是因为大学对于自身品质的放大作用,从而使自己变成一副让人难以置信的样子。前一段时间有报道的北大学子弑母案,就是这种情况的极端反应。大家到了大学就必须知道大学的规则,大学是治学的场所,是教育的场所,到了大学就意味着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走上社会的能力,老师们会把学生当做成年人看待,因此这里没有如山的作业,也没有无时不在的监督,大学的基本学习任务是比较容易完成的,因为大学学习的本质是教给人在社会分工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必须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夯实人继续深造的基础,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启发学生钻研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这与中小学的教学目的是不同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一般都会分为两类,要么找工作走上社会,要么考研继续深造,大学的教学目的也是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出路和这些出路的需求而制定的。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大学教育相对于中小学教育,教书育人,育人为先;传道受业,传道为先。
其次我们聊聊上大学能得到什么。上了大学我们就已经成为同龄人中的1/16,可以说已基本上让自己的一只脚跨入了中产阶级的行列,这是我们说的第一个获得——社会地位。其次,中小学教育偏重于学科基础,一个中学毕业生——只要不是职业中学——在毕业后会干什么?有一个总结和有意思,说高中毕业生能背古诗、写散文;能解方程、做数学题;能看等高线,会画气压表;能背英语书,会写英语作文;能跑步,会照相,看得懂化学方程,解得了物理难题,知道历史常识,明白政治原理……而大学毕业了,这些全还给老师了,啥都不会了。其实这是莫大的错觉。我们高中毕业,样样会,样样浅显,其原因是中学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一个学生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相对于大学而言是非常简单的。举一个例子,初等数学中的各种方程看似很难,但毕竟还是以算术为基础,但大学的高等数学则会为你打开完全不同的画卷,仅仅是一个常微分方程,其思路就与基础数学完全不同。到了大学你会发现,高中学的很多东西,到了大学只能作为基础,而大学学的才真正是一个学科的精髓。有人会问,这些东对我们工作有什么用,我会做微积分,难道到了工作岗位这个还有用吗?有,大有作用。大学知识重在相互联系,互为基础。比如说数学的微积分,在经济学中它就变成营销平衡,就变成了边际效用;线性代数到了运筹学中就变成帕累托最优的解法,而帕累托最优则可以运用在管理学的各个方面。这就是大学知识。我是学习经管的,在上大学之前,对于社会效益最优解根本没有概念,更不会想到看似复杂的经济问题可以用简单的数学表达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大学的魅力。当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如果你在做销售,你就必然会用到SWOT分析法;你做金融风险投资,就必然要用到VAR模型;你做宏观经济预测就必然要考虑乘数效应、政策影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就是大学,它能教给你社会运行的规律,交给你自然运转的法则。
最后我们谈谈成本。说到上大学的成本,很多人都会直接把学费拿来加总,之后说这就是成本。但这并不全面,真正的成本分析一定是与收益相结合的,否则那就是耍流氓。而成本分析简单来说要考虑机会成本、资金时间价值等。举个例子,一个人上大学,每年学费5000元,住宿费1000元,每月开销1000元,那么简单的成本收益分析是怎样的呢?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计算:4年学费为2万元,住宿费为4000元,生活费4.8万元,其他还包括购买参考书、参加必要的辅导班——比如四六级、考研、托福、雅思、计算机等级培训等——按照我们学校学生的基本情况,这些费用有相当部分可以和学生生活费共享,平均值大约为1万元,那么这个学生的总花费约为8.2万,我们就按照8.5万元计算。当然,这个是一般情况,还有些大学生有特殊情况,比如公费师范生,不但不交学费,每个月还有六七百元的生活补助;再比如毕业后到基层就业,学费将由国家代偿,自己无需缴纳;再再比如一些艺术类专业学费上万。我们只看基本情况,这些特殊情况不看。回到总费用8.5万元,我们还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利率水平,按照我国近年来5年期利率最高大约3%(我们不考虑风险投资,原因是回报高风险大,无法做到完全不赔本),那么8.5万最多利息应该在1.02万左右,成本涨为9.52万;还有最后一部分费用是如果我们不上大学,直接工作,因为没法找到具体数字,我们只能估算到手0.15万元/月(之所以这么估算是基于我们学校雇佣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工资水平大约是本科毕业1/3,主要是临聘的校工,这是2012年的水平,目前大学本科平均为5000左右),四年7.2万,如果不吃不喝,算上利率大约为8.1万。由此我们大约可以得出,一个人上大学成本,简单换算约为不到18万元。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成本。那么这是一个大学本科生三年的收入,到了第四年,大学本科生继续收入6万元,而高中毕业生则收入1.8万元,大学毕业生将利用四年时间实现反超。这就是现实。
上一篇:看了下美素佳儿、美赞臣、优诺能这几个牌子比较有名,你们说我选哪个更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