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看待今后高校和公立医院取消事业编,事业单位将全部转为企业?
医院,事业单位,高校怎么看待今后高校和公立医院取消事业编,事业单位将全部转为企业?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对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2020年前将全部转企改制。转制单位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在职职工也会转为签订劳动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高校老师都是精英,取消影响不大,公立医院三甲医院影响不大,医生去那里都有饭吃,二甲及以下医院医生少,取消了编制,医院一夜之间随时瘫痪。说实际的,医院应该保留编制,以公益性为主。医院推向市场,以逐利为主,受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至于部分合同工基本上都是领导关系户,想同工同酬。其实同工同酬才是最大的不公平,是对精英们的不尊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高校和公立医院取消事业编制,事业单位将全部转为企业”,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根据2017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规定,高校和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取消编制是没有错误,但《方案》还明确规定,保留高校和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属性”。高校和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后,依然是事业单位,只不过是将以前使用的编制全部回收,由高校和公立医院自行按需求和岗位,设定编制,聘用人员,只需要向同级机构编制部门进行备案即可。也就是,取消了正式的编制使用,由单位自行核定编制,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
高校改革在北京部分院校试点,县级以上公立医院从天津泰达医院开始启动,陕西省最早试点,甘肃、福建等随后也相继展开改革试点工作。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的推进,高校和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将全面落实机构改革工作。曾有试点意见提出,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即原来使用编制的人员继续使用编制,直到自然减员,即退休或者调离。而新进人员实行合同制管理,不再使用编制。这种做法看似合理,其实与机构改革精神不符,只是一种过渡性措施,很快就没有了下文。
从已经开始实施试点工作的高校和县级以上公立医院改革情况来看,取消编制使用,实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管理,已经成为改革的主题。单位仍然保留事业单位属性,由国家和地方财政保证其公立属性,继续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强管理与监督,确保医疗保障公益属性的发挥。由高校和医院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行业的竞争和主观能动性,根据单位需要,合理设置岗位,在主管部门的监督下,竞争竞聘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将工作重点和考核、薪酬分配重点向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行业竞争性强、风险高任务重的岗位倾斜,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同工同酬,按劳分配,强化竞争意识,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打破过去“大锅饭”机制,改变过去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消除庸医混饭吃的土壤,真正突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地位和作用,真正实现收入与能力挂钩,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动性和活力,盘活公立医院生产经营的主动性,真正让老百姓享受最好的医疗服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么多年有哪做公益了?一直都是企业属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很早就是就是企业了,无论学校还是医院一切都在以赚钱为目的,非得弄个事业编,让医生老师都觉得自己不是靠病人和学生吃饭,态度一个比一个差。撕下这层面具才能正视自己的职业,正视自己的收入来源。没了铁饭碗才能知道工资不是理所应当,才能用心工作不再熬工龄混日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本来就是企业性质,要那块遮羞布干什么,趁早撕去。在毛时代文教卫生是上层建筑,是事业单位,因为他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几乎是免费的,只是象征性的收取很少的费用,而现在成了牟取暴利的机器,就应当让他现出原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转为企业不太可能。还是公益性单位,只是以后的人员没有编制,都是合同工了,
个人觉得对就业者影响不大。以前能够进入公立医院做医生和高校做教师的人能力是大大的有的。即便没有编制,不进体制去其他地方就业也是很容易的。毕竟他们有能力 也有学历。当然可能对于一些浑水摸鱼的人不太好办了。还有一些关系户也许更难也许更容易。
上一篇:本人想入手一台二手苹果平板,主要请问有哪款性价比比较高值得入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