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宇宙中,行星会有年龄吗?如果有,行星晚期会变成什么?
恒星,星体,白矮星在宇宙中,行星会有年龄吗?如果有,行星晚期会变成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宇宙中,行星会有年龄吗?如果有,行星晚期会变成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天体并没有明确的年龄界限
在宇宙之中,行星的年龄并没有和人类一样,有一个大约的寿命期限,在宇宙之中甚至还存在着自宇宙诞生之后不久存在着的恒星。
2018年,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可能是宇宙中最古老的恒星之一,它几乎只由宇宙大爆炸喷射出来的物质构成。
大爆炸后宇宙产生的第一批恒星完全由氢、氦和少量锂等元素构成,比氦更重的元素在这些恒星的星核中产生,并随超新星爆炸而散播,宇宙中的金属含量随恒星的演化而增加。
这颗恒星的年龄大约为135亿岁,这也意味着或存在更多低质量、低金属含量的恒星,其中一些可能是宇宙中的第一批恒星。
这颗恒星的发现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研究人员曾一度认为宇宙早期只产生大恒星,而它们早已燃尽死亡,因此无法观测,但新的天文学模拟显示,宇宙早期可能产生低质量的恒星,它们可以存活至今,因为低质量恒星的寿命很长,例如红矮星被认为可以存活上万亿年。
但所有恒星都有其命运轨迹
而如何获悉恒星的命运轨迹,这就需要看钱德拉塞卡极限了。在钱德拉塞卡之前,科学家认为恒星的最终命运就是白矮星,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
1926年, 福勒就撰文指出白矮星内部电子处于量子简并状态(即接近绝对零度的量子电子气);电子 处于简并状态时表现出的压强称为简并压,是它抵抗着白矮星自身的万有引力。
但是钱德拉塞卡却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钱德拉塞卡是印度裔的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早期从事恒星内部结构理论的研究。他利用完全简并的电子气体的物态方程建立 白矮星模型。这就是著名的钱德拉塞卡极限。这个公式为:
钱德拉塞卡方程指出电子简并压支撑引力是有限度的。当恒星超过太阳质量的1.44倍时。白矮星质量太大,自身引力太强时,电子简并压也不能平衡星体的引力,这个极限质量后来就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如果星体质量超过钱德拉塞卡极限,星体将因自身引力主导而继续塌缩。
当星体质量超过钱德拉塞卡极限时,引力大于电子简并压力,星体在几秒内崩溃塌缩,电子越过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屏障,冲入原子核,将其击碎,同时产生粒子反应:电子与质子结合为中子,并放出中微子。中微子逃逸出去,大量的自由中子以高速射向星体中心,一直到物质压缩到直径只有大约10千米时,中子气体的压力又会增强到足以抵挡引力,使坍缩停止,形成一颗新的平衡星体——中子星。
中子星内部99.5%的物质是密集的中子,只有0.5%的电子浮在其表面。中子于中子之间没有质子与质子间的那种静电斥力,唯一抵抗引力的是中子的简并压力——中子与中子挨在一起不被挤碎的力。在中子星的核里,再也没有“任何可以压缩的空间”,恒星的核成了一个巨大的主要由中子组成的原子核。
这也就是说,星体产生的热会令其大气层向外移。当星体的能量用尽,其大气层便会受星体的引力影响而塌回星体表面。如果星体的质量少于钱德拉塞卡极限,这个塌回便受电子简并压力限制,因而得出一个稳定的白矮星。
1939年,奥本海默后来经过研究进一步发现,存在一个临界质量,一颗热核能源耗尽的星体﹐如果质量大于这个临界质量﹐就不可能成为稳定的中子星,它要么经过无限坍缩形成黑洞﹐要么形成介于中子星与黑洞之间的其他类型的致密星,这个临界质量也被称为奥本海默极限。
这个极限值是3.2,也就是中子星质量超过3.2个太阳,自引力要压倒中子的简并压力,星体将继续坍缩为黑洞。
那么根据钱德拉塞卡极限和奥本海默极限原则,任何一颗恒星都要面对生命终结的那一刻,如果低于钱德拉塞卡极限,就会成为白矮星,最后冷却,成为黑矮星。
大于钱德拉塞卡极限的恒星就会从恒星到白矮星再到中子星,若是中子星体质量超过奥本海默极限(中子星的质量上限),自引力要压倒中子的简并压力,星体将继续坍缩为黑洞。
根据这个原则,我们也可以知道太阳的命运会是怎么样的。在四十亿至五十亿年之后,我们的太阳也将消耗尽所有的燃料, 届时会演化成一个臃肿的红巨星,在这个阶段太阳将会变得异常巨大,位于轨道内侧的行星 会被火球吞噬,地球也未能幸免。此后太阳质量将大幅度降低,周围瓦解成行星状星云。最 后留下一颗体积与地球相当的白矮星,因为太阳并没有超过钱德拉塞卡极限,所以它不会继续塌缩,等到白矮星逐渐冷却后,会成为看不见的黑矮星。。
而位于太阳系内侧的行星在红巨星阶段被火球吞噬后, 潮汐力的作用也将彻底摧毁火星轨道以内幸存的行星,它们变成一团巨大的尘埃或者碎片云 继续坠入太阳核心。
这就是恒星一生的命运轨迹。质量不同它们未来的轨迹也会不一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应该不考虑行星的环境,而仅仅考虑行星本身。
因为行星受环境影响,例如地球受太阳影响,可能会被太阳吞噬。这种情况不考虑。
也就是说,在理想的状态下,如果一个行星不受外界任何干扰一直自己这样过下去,到底会变成什么?
这种情况下,其实就是孤立系统,适用熵增定律和元素稳定性了。
按照熵增定律,一个孤立系统会不断趋于混乱。
所以行星内部的元素会不断变化,融合,从而达到最稳定的状态。
而元素周期表里面,高质量元素会衰变成低质量元素。
而低质量元素又可以相互聚合成高质量元素。
所有元素,最终都会变成向元素周期表的中间靠拢,变成其中中最稳定的元素。
科学家表示这种稳定的元素就是铁元素。
所以推测,在行星的孤立系统中,行星最后会变成一个铁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