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之人,的人,可恨如何理解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这句话出自于民间。鲁迅先生评论自己笔下的《孔乙己》的时候曾经用了这句话。鲁迅先生评价孔乙己:\"哀其不争,怒其不幸\"。一言以蔽之!
用鲁迅的话说,可怜之人往往受到社会各种势力的欺负,结果受到这种恶劣教育的人反过来会认同这种文化,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加以接受,这样子他自己就变成了一个可恨的人。是社会或者家庭的牺牲品,同时自己又变成助纣为虐的帮凶!
综上所述,鲁迅这段话是揭示生活哲学问题和对少部份人的批判。意思是用通常道德标准衡量,一种人貌似可怜之人现实的不如意,定是由于之前的过错或咎由自取造成的,知道自己错了还屡教不改和咎由自取即时此类人的可恨之处。万望我们大家切勿做这一类人。善哉!善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正常情况下主要原因在于可怜与可恨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一是因为你可怜的现状,常常是缘于可恨的原因造成的。如某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衣着不整洁,沿街乞讨,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可是施舍的人并不多。多数人都在想,你一个健康的年轻人,随便打一份工也比乞讨要活得好一些。对于这种因懒惰而致衣食无着的人,确实令人气愤。
二是某些人不如意的人生,往往是当年的不良行为导致的。早年工作过的单位,有个同龄的王先生。人聪明,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就是有个好偷窃毛病。下手不分对象,所以在哪都干不长。最后因有几次刑拘的不良记录,导致无工可打。最后不得不加入拾荒者队伍。又因偷同伙财物被打折一条腿。
当然可能也有例外,但是限于经历,遇到的多数可怜之人都有个不正常的前因。所以认同这句话。
就像掉毛的孔雀一样,常常是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当然这是人为造成的。由于因果主体不同,所以鸟并不可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是否有不妥之处。可怜的人不一定值得人们可恨,可恨之人不一定值得人们可怜。但有一种人,既可怜又可恨。大家发现没有,在社会上,在我们的周围,可能就有这种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完全赞成这种说法,说的太有哲理了、太正确了,支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那时劝他不要那样的,而他非要那样做。
好了,现在知道后悔了吧。
真可怜,恨他当初不听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说明,“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并非鲁迅先生所说,是民间劳动人民集思广益后形成的一句哲言。
鲁迅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中,成功塑造了孔乙己,他的性格中包含了麻木不仁,迂腐清高和好吃懒做。
孔乙己明明是穷困潦倒,却喜欢穿着象征文化人的长衫,满口之乎者也,阴阳怪气,显示他是文化人。
明明口袋没银子,喝酒时却喜欢赊一碟茴香豆,一颗茴香豆一口酒地就着喝,装作有钱人的样子。
(孔乙己)
明明没有身份地位,却又看不起下苦的劳动者,不愿去劳动,为了偿还之前喝酒的赊账,发展成手脚不干净的人,被人教训,落下了残疾。
面对这样无药可救的孔乙己,鲁迅“恨铁不成钢”,对其“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他多想孔乙己能吃一见长一智,对自己有自知之明,能抬起头重新做人,但他的希望一次次落空了。
所以,鲁迅就引用了这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那些既可怜又可恨的人,完全是因为主观原因造成,他们除过跟孔乙己一样,具有麻木不仁、迂腐清高和好吃懒做的性格之外,还具有以下秉性。
(鲁迅先生)
其一,贪得无厌,私欲膨胀。
许多人梦想成为有钱人,但心高气傲,不愿脚踏实地,不想着依靠勤劳、本事和智慧去挣钱,而是幻想着天上掉陷阱,或者投机倒把,或者坑蒙拐骗来积累财富,最终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像输红眼的赌徒,陷入发财梦无法自拔的传销者,都属于既可怜又可恨的人,这类人总想依靠歪门邪道来赚钱,最后钱没赚到还让自己身败名裂,一点都不值得同情。
(少年闰土)
其二,逃避责任,依赖心强。
如果说社会一台机器,那么,人就是这台机器上的零件,每个人活在世上,只有实实在在体现出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方可发挥出自身价值,赢得别人尊重。
上一篇:人跟钱哪个更重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