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翦功高盖主请求辞职,为何秦始皇没有批准而且也没有杀功臣呢?
秦王,始皇,秦国王翦功高盖主请求辞职,为何秦始皇没有批准而且也没有杀功臣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白起:在长平之战后受到秦王猜忌,被逼自杀,死前仰天长叹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说完自杀。
李牧:秦国用反间计,重金收买赵王的近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李牧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昏聩的赵王派兵捕获李牧将其杀害。
廉颇:后期屡受排挤,被迫去了魏国,但是虽然被收留但是依然不受重用,之后廉颇又去了楚国,郁郁不得志,最后病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翦作为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破邯郸,消灭燕、赵 大破项燕,攻灭楚国,南征百越,为秦国的统一霸业立下汗马功劳。
个人认为,秦始皇放过王翦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秦始皇对待自己的臣子一向宽容,因为他知道,如果没有这些骁勇善战的将军与这些谋略超群的文臣们,他也并不能成为这开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国家,所以,秦始皇的宽容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与他对比,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开国皇帝便不然了,不过这也是后话,在这里便不再多作阐述。
第二,王翦自己有着卓越的政治意识,他他谨慎的性格注定了他善终的结局。他善于以不变应万变,这才有了“以逸待劳”这一充满智慧的一计。他深知作为君王都会有着将领“功高盖主”的警惕性,于是他便尽力的去消除秦始皇心中的顾虑,在伐楚时便请求赏赐田地,在秦始皇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当他攻下燕都之后,迅即上表告老还乡,直接退出秦国的权力中心。
第三,王翦的功绩不一定就真的能够危及到秦始皇的地位,秦始皇作为强秦的最高领袖,他也有着自己的雄韬伟略,他有着属于自己的骄傲,知道自己的臣子不犯自己的逆鳞,他是很高兴看到自己的将军们为大秦帝国开疆扩土的。而很显然,王翦也是一个知进退的人,他能够总结前人的经验,用求赐恩赏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可谓是高明。
第四,无端杀将必将寒了秦国将士的心。前有白起的冤情,使得秦昭襄王背负错杀忠臣的历史污点。而秦始皇明白,如果自己做了那种事情,在诸军将士看来,与秦昭襄王无异,军士不知所奉何军,以此而动摇军心。这种事情也是秦始皇不愿意看到的。
其实,总的来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君臣双方都懂的退让,而且秦始皇的心胸确实也相对开广,这才没有发生白起赐死于杜邮亭那样的悲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始皇手下的大将王翦是一个战功赫赫的人才,始皇十一年,王翦带兵攻打赵国的与,不仅攻陷,还一口气拿下了九座城邑。始皇十八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攻占了赵国,逼迫赵王投降,赵国变成了秦国的一个郡。第二年,燕国派荆轲刺杀秦始皇,暴怒的始皇派王翦攻打燕国,王翦顺利地平定了燕国都城蓟胜利而回,燕王喜被迫逃往辽东。
王翦一生征战,因杀戮过重,在现代的一些玄幻小说中,甚至将其喻为鬼王。
他始终受到秦始皇的信任和重用一生都功名显赫。不知情者或许要问,秦始皇疑心、杀心那么重,王翦这样手握重兵的大将何以安然无恙呢?这当然有他的独到之处。
史料记载,一次,王翦率领60万大军去攻打楚国,秦始皇亲自到灞上相送,他斟了满满一杯酒给王翦,王翦谢过始皇,将酒一饮而尽,而向秦始皇请求赏赐良田宅园,秦始皇听了哈哈大笑。
王翦到了潼关,又派使者回朝请求良田赏赐,一连五次。秦始皇身边的人都担心他会发怒,但是秦始皇神色未变,反而看上去有些喜色。王翦说:“不,皇上为人狡诈,不轻信别人。现在他把全国的军队都交到了我手上,心里一定有所顾。我多请求田产作为子孙的基业,让他以为我是个贪图钱财的人,而不是贪图王位权势,那他就不会对我有所猜忌了。”
王翦识人精到,而做人的策略更是圆融柔婉,能在猜忌心很重的秦始皇手下得到重用数十年,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始皇好杀伐,心思多猜忌,治世用重典。能在他手下善始善终的人可谓乏陈可数,但王翦做到了,毫无疑问,而他所采用的正是韬晦之法,用的是柔忍的做人策略,从而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这是明哲保身之道,也是柔忍处世之法。1,深知人心
在秦始皇这样的人手下做事,如果不对他的心思揣摩地十之八九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身首异处。王翦对于秦始皇的为人、脾气秉性算是足够了解的了。
“皇上为人狡诈,不轻信别人。现在他把全国的军队都交到了我手上,心里一定有所顾忌。我多请求田产作为子孙的基业,让他以为我是个贪图钱财的人,而不是贪图王位权势,那他就不会对我有所猜忌了。”
试想,倘若福祸的初始可以被觉察到,那么我们就可以提前预防,并在危险没有形成的时候就避开它。但这绝对是需要大智慧的。通常人们都是在危险萌芽的时候茫然不知,而在危险来临的时候束手无策。若是能像王翦一样掌握柔与忍的做人哲学,在平时就能够谨慎处事,小心做人,敏感地觉察到事物的变化,那就可以把灾祸化于无形了。2.自毁形象
自古以来,为人臣子的对于君王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了是杀敌防身的利器,用得不好了就是夺权篡位的逆贼。所以当君主的对于战功、军权过大的臣子都免不了猜忌,有时候也难免要杀死有功之臣以防他谋位篡权。
是故,那些名声大、功勋高的重臣大多如履薄冰,一不留心便会惹来杀身之祸。
王翦虽为武将,但亦深知此理,所以故意展示给赢政他“贪图钱财”的一面,借以消除皇帝对于自己的戒心,求得后半生的平安。王翦此举不可不谓之高明之至。
伴君如伴虎,从古至今大抵如此。对于现代职场人而言,如何把握上司的心思,如何让上司安心地重用你,这是不得不学的功课。当然,或许我们没有必要像王翦一样自毁形象,但慎独慎微、锋芒内敛还是十分必要的。
上一篇:你最喜欢哪个导演?哪个明星?哪一部电影和电视剧?哪一首影视歌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