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什么书,书名平淡无奇,内容却很惊艳?
这本书,书名,悟空有什么书,书名平淡无奇,内容却很惊艳?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翻译乃大道》,作者余光中,它还有另外一个书名《余光中谈翻译》,也是土得可以。可见,自始至终出版商都将其归为翻译参考。但在我看来,却是上好的写作指南。余先生书中有句话概括了书的由来:我常常改的不是学生的翻译,而是中文。
读之真是着急加无奈,大有英语老师一推教案,愤而替语文老师执鞭之感。不过,这位“英语老师”可不寻常,诗有《乡愁》存世,翻译上,一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也收割文青无数。
这本书的确被低估和误解,想想就不忿,滋润了一干外语系小哥靓妹,却成了写作者的沧海遗珠。多年前我有幸得知,并收之为枕边伴读。
戒尺,胜比指南
这本书说什么呢?简单地说,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向汉语书写的“堕落”开炮。
我们都经历过教育工厂绝对史观的浇灌,坚信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文都是直线前进,取得多大的历史功绩云云。但总有一些微言大义,在警惕文字变革的伴生:中文的恶性西化。
文字演变与我们何干?关系可太大了。我们自觉写不好,句式缠绕、用词繁复、行文啰嗦、文气不足,大多与此有关。这个弊病,如果不弄清纹理和源头,我们的写作学习大多也只是小修小补,治标不治本。
《翻译乃大道》是余光中的文集,收集了从1960年代到1990年代末22篇评论。主题只有一个:为年轻人排文毒,重拾地道优美的汉语表达。
我们看看其中的代表篇章:《哀中文之式微》、《论中文之西化》、《从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横行的洋文》、《中文的常态与变态》、《论的的不休》。单从标题看,就有大刀阔斧之势。
更可贵的是,看似高举高打,不仅溯源了白话文的缘起、变迁和迷茫,还深入到极细的层面,去抠出西化中文的“毒素”。
例如翻译腔、欧化的长句、代名词、连接词、介词、被动句的滥用,就连“的”字的泛滥,也被视作贻害无穷。
余先生非常耐心地用例句去掰文病。一个例子我印象至深,想起就笑——
西化青年:他是一位长期的素食主义的奉行者。
余光中:他吃长素。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不是他教你怎么写,而是告诉你不应该怎么写。与其说是写作指南,不如说是戒尺。
怼了朱自清、徐志摩
好玩的是,不像那些四平八稳的“好好先生”。余光中对一些传统名家一点也不留情面。其中对周作人、朱自清、冰心、徐志摩、艾青、曹禺、何其芳……都怼得明明白白。
余先生并非自觉高于他们,而是对一些青涩的白话文作品长期盘踞语文课本表示惋惜。这些“少作”,在特定历史时期有所贡献,但大多是试验品。后人不能无视瑕疵,全盘照收。
书里他引用了朱自清名作《荷塘月色》中的一段——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余光中这么点评:“短短一句话就用了七个‘的’,文笔这么冗赘,哪里称得上范文?许多作家或出于懒惰,或出于无能,把形容词和名词的关系,一律交给‘的’字去收拾。”
满纸仿佛两个字——就这?相当耿直可爱了。
这相信解答了很多人的困惑,为啥看当年语文课本,所选篇目都难称经典。如余所说,一是懒,再是无能。这既是说作家的,也是说教育者的。
几乎是座“文病”博物馆
如前所说,这本书更像戒尺。放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时而翻一翻,就像气血淤积者,时不时针灸一下那般通爽。
余光中是翻译家,更明白西语东渐对现代汉语的作用。因而你在书里看到的不是迂腐守旧,而是从更历史、更未来的视角提出警告——
“语言诚然是活的,但应该活得健康,不应带病延年……谁要是不知(中文)常态为何物和贸然自诩为求变,其结果也许只是献拙,而非生巧。”
抛开这些大历史观,即使个人翻翻,也能立竿见影改善文笔。它几乎是座“文病”博物馆。
余光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悟空传吧!讲的是青春叛逆
悟空传 作者今何在
翻开《悟空传》这本书,最初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他为何备受热捧,看了许久也只是觉得只是一本恶搞的书,静下心来想一想,才能知道其中深意,猖狂无比的孙悟空失忆以后,只是个会在夕阳下静静观赏璀璨感悟人生的猴子,唐僧不会什么佛法,只是知道一草一木皆有生命,会像傻子一样与虫草树木交流,也会为了一条鱼的性命去骗去抢,猪八戒会在没人的时候,独自咀嚼不为人知的伤痛,沙僧再也不是任劳任怨的挑夫,而是发着牢骚的抠脚大汉,心中却一直怀着回到天宫的虚假梦想。所有的一切好像都荒诞无稽,与我们从小接触的经典大相庭径,可是当逐字逐句的读起来时,才能体会他个中滋味。
悟空传写的就是那个最真实的西游,西游就是一个很悲壮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一群人在路上想寻找当年失去的理想的故事
《悟空传》读的是“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读的是“若天压我,劈开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来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读的是“从今往后一万年,你们都会记住我的名字,齐天大圣孙悟空。
《悟空传》读的是“我终不能改变那个开始,何不忘了那个结局呢?”读的是“也许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以为这天地都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读的是“我终于明白,我手中的金箍棒,上不能通天,下不能探海,没有齐天大圣,只有一只小猴子.。
再后来呢?慢慢明白了我不是孙悟空,甚至不是猪八戒,我只是天地间渺小的一个我,一个不甘寂寞不愿卑微的我。我开始渐渐懂得了“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的含义,明白了我走的再远也走不出那片天。“我像一个优伶,时哭时笑着,久而久之,也不知这悲喜是自己的,还是一种表演,很多人在看着我,他们在叫好,但我很孤独,我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我幻想着我在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世界,那里只有神与妖,没有人,没有人间的一切琐碎,却有一切你所想象不到的东西。但真正生活在那里,我又孤独,因为我是一个人。”
上一篇:你认为当今有哪些人缠论高手?他们真正取得缠师真经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