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过节吃饺子的传统?
饺子,吃饺子,寓意如何看待过节吃饺子的传统?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北方人喜欢吃饺子,饺子是从小吃到大的,我们这里只要是过节都会吃饺子,家里来客人了也会吃饺子,还有过了正月十五就开始闺女回娘家送饺子的习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春节吃水饺只是北方的习俗,南方并不流行!
既然是传统,且能流行几百年,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远的不说,就拿上世纪60/70年代,那时物质匮乏,也就逢年过节的可以打打牙祭。饺子是很方便的了,简单一点的,菜都可以不炒。一家人在一起操作,擀面的擀面,剁馅的剁馅,包的包,或蒸或煮,其乐融融!
现代社会不愁吃穿,春节期间一起来做一顿热气腾腾饺子,又何尝不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饺子和混沌都差不多,且南北方都流行,只是叫法不一样,南方地区有的叫包面,福建叫云吞,四川和重庆叫抄手。
可否假想一下,先有混沌,后来北方地区把皮做厚实一些,再联系到宋朝的纸钞(交子),取个吉祥如意的名字,那就叫饺子吧!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吃饺子,在北方较常见,女人们一般都好弄这种面食,尽管工序亦麻烦,但仍乐此不疲。的确好吃,不然怎么会出现家里吃饺子,社会上也有卖饺子的专业店呢?南方则吃面少,它们有的饭馆包的饺子,皮厚,不太好吃。
南北方各有各的食物,谁也不干涉谁,你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你什么时候想吃,就自个儿做去,但不提倡去买,因为买的袋装饺子,吃了以后,就想上卫生间。
节日吃饺子,反映出家庭团圆,和睦包容,饺子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章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国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后来,更出现了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 我们还可以看到1300多年前完整的唐代饺子。它是从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出土的。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放在一个木碗中。由此可见,至少在唐代,饺子已传入我国的边远地区。 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饺子,过大年的时候说过这个话题,但是过年吃饺子是中国过年的一个传统习惯,因此外国人会以为我们只有过年才吃饺子,我告诉他们不是的。而且我们吃饺子不是当作菜来吃的,是主食。所以一般我们中国人在家吃饺子喜欢休息日吃,全家人一起做饺子。有活面的、有拌馅的,这些都做好以后大家开始分工,有人干皮,有人包。干皮比较辛苦一点所以大家可以轮流干皮。最重要的是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大家团团坐在一起边包边聊天,谈家常、谈工作、谈学习,那是一家人休息日最开心的时光。
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儿时的记忆,想必现在也不会有大的改变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饺子!面包馅料!中华之传统!有容乃大,包罗万象!无论是素材,肉材皆可包之!逢佳节!祖有德,祭之!后辈有福,长者散之!祈福祖辈!散福后辈!中华文化!渊源流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