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战国末期的秦赵之争,赵国的失败原因是国力跟不上秦国所致吗?为什么?
秦国,赵国,国力战国末期的秦赵之争,赵国的失败原因是国力跟不上秦国所致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战国末期的秦赵之争,赵国的失败原因是国力跟不上秦国所致吗?为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赵之争主要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的结果是赵国败了,秦国惨胜。
至于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指挥方面,赵括和白起本来就不是一个级别的,而且秦国还是偷偷的把指挥官换成了白起,而且还继续增兵,以至于真正决战时秦国这边是六十万人,在数量上已占据了优势。
其次就是国力方面,赵王为什么要把廉颇换成赵括呢?因为廉颇的战略是防守,但是赵国已经消耗不起了,国内已经没有粮食可吃了,但是秦国因为巴蜀精食可以供给。
最后就是外交方面,秦赵长平对峙,其余五国都在观望,没有出兵帮助,赵国向齐国借粮被拒绝,燕国甚至还在赵国背后捅刀子,五国为什么不出兵帮忙呢?因为赵国君臣的态度不明确,期间赵王还派平原君到咸阳去议和,让五国保持观望态度。
其实总得来说还是国力差距,赵国虽然经常胡服骑射改革军事实力大增,但是其它方面并没有多大改变,而秦国的商鞅变法却是至上而下全方面的变法,并且是严格执行了几十年。经常几代明君的苦心经营,实力已经远超东方六国了。
战国末期东方只剩下赵国还有能力和秦国一争高下,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军事实力大争,又经过惠文王和孝成王两代的经营,已经成为东方六国的老大了,这时天下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了,而且这个任务只有秦国才能完成。秦国统一天下首先就要把赵国这个绊脚石给去掉,其实要论军事实力,赵国并不比秦国弱,在长平之战之前秦赵两国有干过几次架,赵国还赢了,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要知道秦国从商鞅变法雄起之后,就开始狂虐六国,首先是昔日的老大哥魏国,直接被秦国打残了,接着就是楚国,六国和秦国单挑基本上就是找死,多国联军也很少有打赢的,但是赵国不一样,要知道战国四将是秦赵各两位,所以说赵国在军事上还是可以敢和秦国单挑的。但是经常长平一战,赵国彻底被打趴下了,没亡国都是侥幸,长平一战赵国损失差不多五十万的青壮年,当时赵国总人口是四百万,一下就损失八分之一,而且还是整个国家的主力。所有长平之战之后就已经注定秦国一统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赵国的国力固然不及秦国,但是赵国庙堂昏庸致使良将丧命,也是赵国失败的主要原因。秦国作为战国老大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作为战国老二的赵国也不是一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如果赵国朝堂清明,君贤臣能,那么赵国还可以跟嬴政大帝再死抗十年。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都不容易从外部被攻破,总是先从内部瓦解,再外力摧之。秦灭赵就是先内部瓦解,再外部摧之,否则硬碰硬的打仗,赵国还可挺到最后。
赵国是一个以武立国的国家,赵氏王族原本就是嬴族后裔,跟秦国有着共同的祖先,因此赵国人也好武尚战。三家分晋后,魏国因为变法而变得强大起来,横行霸道的魏武卒四处攻掠,但是赵国作为一个硬钉子,魏国很少去打赵国的主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国开始发力,隐隐然成为了山东六国的老大;赵国多次正面击败无坚不摧的大秦锐士,又北击匈奴,西败强齐,韩魏两国以赵国为老大。秦王政时代,赵国还有精锐大军四十万,更有不出世的名将李牧,如果赵国朝堂清明,那么秦国灭赵当放在最后进行。
魏国兵家名士尉缭在魏国不受重用,于是跑到秦国求功名,秦王政见之大悦,封为国尉。尉缭给嬴政的意见就是分化瓦解各国内部,然后强兵摧之,如此灭六国、一天下指日可待。尉缭的意见被秦王政采纳,秦国花费数百万金银去分化瓦解各国内部,贿赂权臣亲秦,反间诛杀敌国大将名臣。当时秦国重金收买赵国权臣郭开,在郭开身上花了不下数十万金银,郭开利用美女祸乱宫廷,诱使赵王诛杀李牧,罢黜司马尚,而让赵葱、颜聚代替他们。最终赵国有兵无将,有民无官,秦军一鼓而摧之。
两国相战,比拼的是综合国力,在综合国力相差不是很悬殊的情况下,则谋略、吏治可以让弱国变强,可让弱国生存得更久。比如战国七雄中的韩国,他的实力十分弱小,尽管是第一个被秦国攻灭的国家,但是他存在的时间跟他的实力不成正比。韩国善于依附强国而生存,魏国强大时他就跟魏国混,赵国强大时他就跟赵国混,秦国强大时他就跟秦国混,所以他生命力强。赵国实力虽不及秦国,但是如果能运用好谋略,君臣同心,那么赵国还可以坚持得更久一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这是个有趣的问题。赵国是战国末期实力仅次于秦国的国家,也是那时唯一有实力与秦国对抗的国家,但赵国最终败于秦国。
赵国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国力不如秦国吗?答案自然是有的,但是却不仅仅是只有这个原因,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政治腐败
战国有四大名将,秦赵各有两位,赵国有廉颇和李牧,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二人都被奸臣所害。奸臣郭开使赵国重了秦国反间计,最终导致廉颇被撤,最终离开,长平之战败;李牧身死,赵国将亡。
腹背受敌
在秦国不断与赵国开战的时候,另一边的燕国也没有闲着,它在赵国无法应付的情况下,乘机攻取赵国城池,而此时赵王分身乏术,只好回过兵马攻打燕国,虽然最终教训了燕国,但赵国也损失惨重,而燕国也在这场消耗中,失去了巨大屏障以挡秦国。
商鞅变法,利在大秦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在短时间内发展,虽然后来各国也积极变法,但终还是落秦一筹,而此时秦国更是奖励军功且近年的大胜甚多,因此士兵们打仗积极勇敢,反观赵国末期,时常失利,长平之战更被坑杀四十万 ,因此所以此时赵军士气低落,而且数量上也不如秦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